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2007年团区委开展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汇报提纲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7-10-08

课题:青少年事务社工团队

背景:

青少年教育工作是团委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目前,团区委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面临着一个角色定位问题(也就是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我们团青干部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做些什么、怎么做):原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角色往往定位于青少年的服务者、青少年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这种定位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一是忽视了青少年教育的专业性。青少年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需要专业人来做专业事。二是青教干部定位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往往使青教干部陷于繁杂的具体事务,没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对工作进行必要的思考与规划。三是由于青教工作者大多属于兼职,大多并非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出身,虽然付出很多心血和劳动,但由于工作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效果未必显著。

要想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做好,走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这久要求青教工作者的角色必须由参与者、实施者定位为工作的组织者、规划者与协调者:思考青少年工作的特点、打开青少年工作局面的切入点;规划青少年工作的中长期发展,协调青少年工作组织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寻求专家的有效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依靠各类专业团体,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让他们来完成事务性的工作,促进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基于这种思考,团区委、区青教办组织成立了青少年事务社工团队。在工作中,具体的事务性、专业性工作由团队组织开展,团区委、区青教办负责协调、统筹工作。一方面,实现了青教干部作为思考者、规划者、协调者角色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上实现教育专家、教育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促进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具体举措:

早在2003年,团区委就加大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力度。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往往更关注青少年的学业、体质及品德等,而忽视对青少年成长同样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20-30%的青少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青少年中由于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造成的悲剧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问题亦成为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基于此,团区委在社工团队创建中率先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团,作为新时期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成立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我们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心晴心理健康咨询文化有限公司,利用他们在心理咨询方面的成熟经验进行专业运作;依靠武汉大学医学部、省人民政府、中南医院等单位的专教授群体,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组织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义务心理咨询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文化公司的运作下独立开展工作。

目前,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成员34人,采取对口服务街道、社区的方式已深入到全区10条街道,60个社区为近1000人提供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解决了24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

下一步,团区委打算在完善组织结构、扩大服务范围上下功夫。

组织结构:一是加强队伍建设:2007年,团区委将采取面向社会、公开纳贤的方式招募义工,扩大辅导团人员队伍。原则上,凡年满25周岁,有国家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对心理咨询事业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士均可报名参加。二是完善组织管理:按照专业水平和从业情况,辅导团分为临时心理健康辅导组和正式心理健康辅导组。凡新申请加入的成员分到临时心理健康辅导组,需通过两个月的双向考察和双向选择后,方能成为本组织的正式成员。三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团区委请来心理咨询界的权威人士(我们已联系了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廖皓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理治疗专家朱志先、青少年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陶宏开教授)组成专家督导组,定期对该辅导团的成员进行业务督导和培训,并为该组织专业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

服务范围:之前,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主要是面向街道、社区的青少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象水果湖的东亭社区,还专门拿出一个办公室成立“爱心助成长”工作室,对外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维权帮教、家长培训等多项青少年服务工作。下一步,团区委将推广东亭社区的成功经验,选取10个社区、5个学校作为试点,并投入一定的经费扶持,加大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服务范围,使其能长效运行下去。

在推进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同时,团区委还将结合当代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创建、推进几个专业队伍,充实青少年社工团队的服务触角。

青少年事务专家理事会——也可以说是武昌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团区委打算请来教育界资深的老教授、老专家,比如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会长蒋自立、武汉大学教授、博导莫洪宪、原武昌区人大副主任、教育专家於思等,为武昌青少年教育问题把脉、找工作突破口。

闲散青少年事务帮教团——团区委分别在04年和06年对全区的闲散青少年进行了摸底建档,依靠社区青教委员、综治特派员、管段民警与辖区闲散青少年实行“三助一”帮教结对,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定期汇报等手段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

义务家教服务团——充分利用武昌地区高校资源多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义务家教服务团,为贫困青少年学生做学习辅导。象武汉大学的爱心家教、武汉理工大学的“爱心助学桥”、湖北大学的义务家教志愿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团区委将其资源整合、规范管理、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