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项目化运作”打造武昌青少年教育品牌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7-10-11

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是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适应当前青教工作特点、整合社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满足当代青少年多元化需求的现实选择。自去年以来,全区各级青教组织在完善工作项目、创新项目平台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将全区青教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一、假期系列活动项目彰显武昌特色。寒假:“暖冬武昌”系列活动。寒假,全区各级青教组织从感恩社会、和谐家庭、励志校园三个层面分别组织了“暖冬武昌·感动江城”人物寻访、“暖冬武昌·亲子协作”欢乐PK赛、“暖冬武昌·励志课堂”学子成长论坛系列活动150余次,吸引近6万名青少年学生、家长参加。暑期:“缤纷夏日之旅”系列活动。暑期,全区各青教成员单位从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安全自护意识三个方面分别开展了“红色信念之旅”、“体验文明之旅”、“健康安全之旅”等缤纷夏日之旅系列活动,开通青少年社区服务直通车。区青教办共向社区图书室捐赠图书2000余册、网络安全教育光碟10套(100碟),开展各类“缤纷夏日之旅”活动200余次,受益青少年达10万余人。

二、“希望之星”构筑新型救助体系。区青教办通过向青教成员单位募集、社会助学基金捐助、新闻媒体互动等社会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98987余元,对全区115名优困中小学生和农民工子女进行资助。2006年10月,区青教办发挥武汉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武汉大学等单位资源,在对优困生捐资助学的基础之上,变过去单一的输血助学方式为造血助学模式,构建了集物质资助、精神鼓励、意志磨炼、专业辅导为一体的新型青少年救助体系。

三、“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项目走向全国。2006年以来,“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一直是武昌区关工委重要的工作项目。2006年7月7日,武汉市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现场会在武昌隆重召开,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闵振环亲临现场,充分肯定了我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中国关工委和省市关工委简报均全文转发了我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的经验,“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项目走向全国

四、青少年市长奖励计划与国际接轨。青少年市长奖励计划(亦称青年成就或挑战奖)是国际性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评价体系,目前全球117个国家参与。武昌区作为中国内地奖励计划的两个试点城区之一,于去年5月启动此项工作。300余名青少年开展了为期128个小时的技能培训、公益服务、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所需费用15000余元全部由政府出资,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青少年教育新模式,并受到团中央、团省市委的高度评价。2006年12月14——17日,团区委派专人赴京参加亚太地区青少年市长奖励计划研讨会,向亚太国家及中国各城市代表介绍了我区开展此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五、“一街一品”特色项目初现成效。在区青教办的指导下,各街道在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与文明习惯教育、健康心理与安全自护教育、文化体育与实践体验等各类别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富有成效的推进各项青教工作,逐渐培育出各具特色的街道工作项目。如:中南路街“街校共建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水果湖街“‘爱心助成长’工作室”;粮道街“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徐家棚街“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团建”;杨园街“高校志愿服务与问题青少年帮教”;首义路街“‘首义’系列青教活动与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华路街“少年团校与魏奶奶热线”;紫阳街“社区广场文化节与社区团建”;黄鹤楼街“黄鹤文化课堂”;白沙洲街“青少年成长课堂与非公团建”;南湖街“老少志愿服务与邻里文化节”;积玉桥街“寻纺记”活动;珞珈山街“青少年科普教育”;石洞街“国防教育”等。这些工作项目的确立,兼顾共性与个性,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有力的推动了全区青教工作的全面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