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事业化发展方向,提升青教工作整体水平,自2006年以来,区青教办在青教阵地、经费、队伍、模式上不断探索,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一、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区青教办在展开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情况调研基础上,努力推进校外教育阵地的建设工作。一是进行“青年空间”建设试点工作。在水果湖街、中南路街、南湖街、积玉桥街开展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初步选定积玉桥街尚隆苑建设社区现代青少年活动阵地。二是大力加强“社区青少年学校”品牌化建设。形成了中南路小龟山社区“小小门栋长”、杨园街变电社区“社区第二课堂”、粮道街小东门社区“寄养家庭”等一大批社区青少年学校品牌。其中,中南路街小龟山社区青少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社区青少年示范学校”,杨园街、中南路街、中华路街、水果湖街、首义路街的10所“社区青少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社区青少年学校示范校”,徐家棚街、积玉桥街、南湖街等街道的20所“社区青少年学校”被评为“武昌区社区青少年学校示范校”。全区对各级社区青少年学校示范校投入工作经费5.3万元,居全市之首。三是大力整合地区社会阵地资源。充分利用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红楼、农讲所、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各类公园等社会阵地资源,组织青少年开展义务劳动、户外拓展训练、革命英烈凭吊等活动130余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近万人。
二、青少年社会教育经费稳步提升。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全区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在经费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保证基本办公经费的前提下,区委、区政府从青教、未保委、关工委三个工作领域逐年加大经费投入。2006年,全区青少年社会教育各项工作经费近20万元,有力保证了全区青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青教干部队伍进一步巩固加强。区青教办一直注重加强青教干部的队伍建设工作。一是不断加大对街道社区青教干部的培训力度。一年来,开办各类培训辅导班10余期,培训街道社区青教干部400余人次,并以此为平台让街道社区青教干部不断学习新时期青教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提升我区青教干部的理论水平、奉献精神和工作能力;二是不断充实青教工作队伍。区青教办组织教育、心理、法律、社工等四个类别的专家、教授60人充实到青教工作队伍中。加强与地区高校的合作,选拔55名优秀大学生干部挂职街道社区协助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紧紧依托全区1840名“五老”队伍资源,充分尊重发挥老同志的“五大”优势,不断加强青教工作队伍力量,提升全区青教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逐渐体系化。区青教办着力打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模式。一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召开学校团队干部、街道青教干部、社会专业人士联席会议11次,共同探讨青少年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二是构建街校工作网络。建立街道社区、辖区学校、挂职学生干部、青教事务专业人士联系网络,并制成表格,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联系,强化青教力量的整合。三是办好家长课堂。一年来,全区各级社区青少年学校就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心理咨询等问题培训家长4000余人次。区青教办积极筹划出台亲子教育系列指导手册,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