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社区青少年学校、家长学校等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采用座谈会、现场咨询、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以案讲法、模拟法庭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为重点的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观念。
2、加强社区未成年人自护教育。围绕防赌、防毒、防艾滋病、防火以及交通安全等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安全伴随你我他”、“青春红绿灯”等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组织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普及自我保护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定期聘请专家进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解答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人格,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加大为全区特殊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关注特困青少年,通过开展“情暖社区阳光行”、“情系贫困生、资助希望之星”等活动,走访和慰问特困青少年家庭,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配合司法、公安、综治、法院等相关部门,实施对罪错青少年的结对帮教工作,通过“三五”法(即帮教干部与帮教对象见面,帮教干部与学校,社区负责人见面、帮教干部与学生监护人见面“三见面”方法,采取心理、解难、环境、兴趣、活动等五种帮教手段)进行结对包干帮教,达到教育、挽救、转化的目的;针对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的青少年,开展“挽救青少年上网成瘾行动”、“青少年健康网上行”、“小手拉大手,远离电子海洛因”、“青春红丝带”等活动,通过举办青春健康知识讲座、自护学校、心理辅导站,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配合文体、工商、综治、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网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打击“黄赌毒”等活动,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检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把“四无”社区(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创建试点工作作为理论分析的实践支撑,探索建立具有共性的、规范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监督预警机制。继续落实武昌区《关于加强对社会闲散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区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整体构建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分层次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