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武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坚持强化领导、发挥优势、拾遗补缺、主动参与、甘当配角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法制、科技文化、扶贫帮困等主题活动,为推动武昌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工作体系,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争取领导,健全制度
区关工委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年初,区关工委进行了人员调整,把一些相对年轻的老同志吸纳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并且把区委办、政府办、文明办、总工会、妇联、科协、民政局、文体局、街道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也纳入到关工委的组织体系来,加大了关工委的组织力度,延伸了关工委的服务手臂,有力推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区关工委还进一步完善区、街、社区目标管理制度,重新调整了关工委责任分片制度,为每位关工委成员分配了“责任田”,负责对口指导街道及社区的工作。
2、整合资源,拓展队伍
“武昌区青少年事务专家理事会”。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专业化发展,区关工委组织成立了武昌区青少年事务专家理事会,聘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严正、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益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莫洪宪、区关工委副主任、教育专家於思、湖北省德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自立、武汉市14中学党委书记王才建、湖北省德育学会副秘书长蒋千秋、湖北省实验中学副调研员胡雅华、武昌区实验寄宿小学校长胡婴、武昌区保安街小学校长王炯等社会资深教育专家为武昌青少年教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专业咨询、业务培训等活动,准确把握青少年教育方向,提高青教干部和五老队伍专业化水平,形成教育专家、教育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格局。
“五老队伍网吧义务监督队”。 针对部分网吧为追求利益,违法经营黄色淫秽、暴力凶杀的有害信息,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造成不良行为影响的社会问题,武昌区关工委组织14条街的100名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战士为“五老队伍网吧义务监督员”,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工作。义务监督队主要职责:举报无证(照)黑吧,《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是否齐全并悬挂;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行为(未成年人在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每日8时到21时以外的时间进入网吧、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没有监督人监护下进入网吧);举报利用网吧或网站制作传播黄色、淫秽、政治性、邪教类等有害信息。同时规定义务监督队在履行职责时至少2人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认真做好监督记录。
3、注重调研,强化指导
六一前期,区关工委领导前往丁字桥幼儿园、石牌岭小学,调研这两所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给孩子们送去了6000元的慰问金。区关工委主任吴健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想尽一切办法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在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认真组织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在校学生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
6月8日,区关工委老领导检查了街道“五老队伍网吧监督队”工作落实情况,并作出明确指导:加强网吧义务监督工作要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育人优势,通过宣传、监督、劝阻等方式,规范我区网吧经营秩序,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绿色上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工委在工作中,针对当前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的社会问题,完成了《当前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与思考》调研报告,对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独特的建议。这些调研工作的开展,客观分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绩与困惑、准确把握了未成年的关注热点和实际需求,为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狠抓宣传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以社区青少年学校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热难点问题为抓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工作之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增强青少年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在今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周期间,区关工委围绕“继承革命传统,牢记历史使命”的主题,通过参观、凭吊、座谈、征文、报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武昌区第二十二届革命英烈凭吊周活动。
区关工委自3月初就开始筹划活动,组织开展武昌区首届“白云黄鹤·红色武昌”青少年寻访导游大赛, 旨在围绕我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武昌文化历史悠久的优势,通过在全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寻访导游活动,达到“寻访武昌革命踪迹、挖掘武昌文化内涵、弘扬武昌首义文化、宣传武昌现代风貌”的目的。此次大赛从4月1日正式启动,全区65所小学、38所中学的5000余名中小学生以及来自卫生战线、城管战线、辖区大学、教育战线青年教师的1000余名青年朋友们积极投身于此项活动中。
全区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纷纷组织辖区青少年寻访革命遗址、开展征文、调查、军事训练、主题班队会等教育活动。粮道街关工委结合本街的特色,在14中学组织开展了“探访昙华林一条街历史”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在探索历史原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次不寻常的精神之旅;中华路街关工委组织潭秋中学的师生来到了陈潭秋烈士的家乡——湖北黄岗,同学们参观了黄岗博物馆、陈潭秋故居、陈策楼及烈士墓,大家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奋发图强共奔小康之路;徐家棚街关工委组织青少年来到消防支队,观看爱国图片展,并邀请消防支队官兵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让青少年在精神上得到了丰富,同时以军事训练这种方式来锻炼青少年的体力;积玉桥街关工委组织辖区50余名青少年来到武昌农民讲习所旧址,开展主题为“追寻党的成长历程,发扬党的开拓精神”的凭吊革命先烈活动;黄鹤楼街关工委开展了“继承革命传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革命凭吊活动,并组织200名青少年来到校内原中央军事政治学院旧址,参观了恽代英、赵一曼、徐向前、陈子华、陈毅等革命英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南路街关工委在武珞路中学举办了以“弘扬民族精神,奏响时代乐章”为主题的革命凭吊周活动,并邀请了姚思通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南湖街关工委开展了主题为“缅怀英烈,读好书,献爱心”的革命凭吊活动;水果湖街关工委、白沙洲街关工委、珞珈山街关工委纷纷组织了辖区青少年来到洪山施洋烈士墓前,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并号召青少年努力学习、不辜负烈士的希望,用实际行动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紫阳街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加故事会,邀请老党员胡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到和平年代英雄的故事,他们的英勇事迹在青少年心中引起很大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光荣传统,牢记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首义路街关工委组织学生来到位于武昌紫阳路湖北省总工会院内的辛亥遗址工程营开展了“继承光荣传统,展现当代新风”的主题活动;杨园街关工委组织了柴林头小学来到辖区建设社区为社区打扫周边环境卫生,以实际动来缅怀先烈。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外生活,更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以感恩意识教育为重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月20日——2月8日,组织开展“情暖武昌·爱心家庭结对贫困青少年”活动。2月4日,区关工委、区青教办联合《长江商报》向社会公开招募的11户爱心家庭代表、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武昌区青少年义务家教辅导团的成员和11名结对贫困青少年在区青教办的组织下,开展了参观武汉科技馆、武汉植物园,凯威啤酒屋共进午餐的活动,此后,贫困青少年与爱心家庭共同学习生活三天。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贫困青少年体会到家的温暖,而且也使爱心家庭和贫困青少年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武昌区青少年义务家教辅导团的介入,更是对贫困青少年建立起“物质资助、心理辅导、学习指导”三为一体的帮扶体系。
2月12日,联合区民政局组织开展“爱心年饭”活动。来自全区的37名孤儿代表和张光清书记、吴志振代区长、区巡视员吴天祥等区领导一起,共吃年饭。面对孤儿们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当场承诺予以解决,给孤儿们送上了最好的新年礼物。同时,来自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16名心理咨询师也和孤儿们结成对子,为他们提供长期的健康心理咨询服务,从而建立起“由外到内”、从送钱送物到心理慰籍的武昌区助“孤”新体系。
此外,全区还广泛开展“您的关爱、我的成长”主题征文、春联征集、“向孤寡老人、特困居民送温暖”、“慰问单亲母亲送对联”、“感恩宣言、征文、演讲、实践行”、“爱心小天使为贫困学生献爱心”、“我为妈妈唱首歌”等“情暖武昌”系列教育活动1000余次,参与青少年10万余人,对全区青少年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感恩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全区青少年感恩情怀和责任意识。
3、以快乐体验教育为载体,活跃青少年业余生活。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是青少年业余生活的主题。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区关工委、区青教办选取了中央花园社区、小龟山社区、付家坡社区、静安社区四个试点社区,重点保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小时侯·快乐之家”主题教育活动。
为确保“小时侯·快乐之家”活动取得实效,在市青少年工作投入经费的基础上,区青教办对31个重点社区按每社区1000——3000元标准增加了资金投入,确保活动经费充足、到位;区关工委、区青教办还针对每个社区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社区开展此项活动进行指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小时侯·快乐之家”:中央花园社区将“小时侯·快乐之家”活动和建立“青少年成长档案”工作相结合,为辖区700多青少年建立成长档案;小龟山社区将“小时侯·快乐之家”和“小小楼栋长”活动相结合,社区有了卫生、安全小卫士;付家坡社区社区将“小时侯·快乐之家”和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了“首义寻踪”、“红色雄楚楼”等系列活动;静安社区将“小时侯·快乐之家”和感恩教育相结合,通过“感恩征文”、“感恩演讲”、“为孤寡老人贴春联”等活动对青少年开展了一次次生动的感恩教育。
此外,各街道社区还广泛开展了“小时侯·快乐之家”手工制作实践、趣味羽毛球比赛、科普加油战、快乐社区是我家、绘制厕所名片、少儿绘画比赛等青少年教育活动近100次,受益青少年达近万人。
回顾半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关工委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社区工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区关工委将进一步总结好经验,规划好全年工作,为推动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武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