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守护阳光天使 共画七彩明天——江汉区关工委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工作综述

来源:江汉区 更新时间:2007-11-27

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进城务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受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席卷祖国大地,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话题。几年来,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时空、亲情、经验优势,以服务城市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以“全面覆盖、全程关爱”为目标,针对城市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

一、当前我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现状

江汉区位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中部,是武汉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全区占地面积33.43平方公里,有13个行政街道,常住人口62.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4.8万人。目前辖区内有农民工子女22384人,入学率100%,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14114人,占农民工子女总数的63.1%。区内现有简易民办学校14所,全区免收借读费的公办学校29所,占公办学校总数的70%。

二、城市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

城市流动儿童群体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心理失衡问题。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使农民工子女、孤儿面临着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的问题,同时这些儿童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是生活失助问题。由于农民工素质偏低,进城务工收入不高,许多家庭的儿童生活、学习的水平达不到普通城市孩子的标准,使他们面临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困难。

三是安全失保问题。部分城市流动儿童容易成为某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一些残疾儿童容易发生被遗弃事件。由于监护人的缺位,使得城市流动儿童的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淡薄,在交通、生活中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四是道德失缺问题。城市流动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错误认识、价值观念偏离,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四措并举,大力开展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工作

1、真情传输,构造心灵之桥

区关工委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全区各级关工委大力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矫正、心理帮教等活动,搭建城市流动儿童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倾听倾诉的平台、维护权益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平台。满春街建立的“心语室”,以“以情感人、以心交融”的工作模式,帮助辖区城市流动儿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努力提高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渐成为青少年释放心情,化去苦恼烦忧的地方;汉兴街开办“花季课堂”,充当爱的大使,传播正确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引导青少年消除疑虑、走出困惑;花楼街开通“亲情热线”,免费为学生、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对心理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义务心理咨询,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青少年提供帮助;民意街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孩子,孩子理解家长,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了解,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彼此间给予对方最大程度的关爱与理解。

2、爱心传递,营造温馨家园

区关工委历来重视城市流动儿童的扶助工作。几年来,组织全区各级关工委积极开展“爱心暖童心”、“希望工程”、“金龙鱼”助学金等扶贫助困活动,着力解决贫困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区关工委每年寒假开展以“爱心暖童心”为主题的扶贫助困活动,与城市流动儿童签订九年义务助学协议,帮助他们完成学业;3年持续开展“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活动,为125名农民工子女提供爱心资助;大力开展“免费送牛奶,爱心铸明天”、“庆六一,献爱心”、“关爱城市流动花朵”、“送健康,促成长”等系列爱心助困活动,为他们撑起爱的保护伞。据初步统计,3年来,全区各级关工委开展各类扶贫助困活动500余次,发放爱心助学金120余万元,资助贫困城市流动儿童1200余人,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

3、手拉手帮教,筑造阳光港湾

城市流动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有效管教,社会上的歧视及自身的不自信容易导致他们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最终成为社会上被遗弃的人群之一。几年来,区关工委将青少年帮教,特别是城市流动儿童的帮教工作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点,组织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广开渠道想办法,多方动员齐参与,不断创新帮教方法,巩固帮教成果,扎实做好城市流动儿童帮教工作。爱心“1+1”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关工委组织特有的一种关爱方式。它共有五项主体活动,包括互签一份手拉手协议、制定一份爱心计划、互写一封手拉手承诺信、互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周末。活动突出三个特点,深受农民工子女对爱心“1+1”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欢迎。一是突出了帮助的针对性。活动针对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农民工子女制定有爱心计划,详细规划农民工子女需要帮教的日程和安排。二是突出帮助的日常性。与农民工子女日常的生活、学习相结合,如“五老”志愿者在给手拉手小伙伴的联谊信中写到:“你的父母白天在外打工,我欢迎你经常到我的家里来做客”;“你平时对学习缺乏兴趣,我来帮你辅导”,把关心和关爱孕育到农民工子女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突出氛围的营造。通过宣传发动,“五老”志愿者行之有效的帮教方式,让周围的居民群众深受影响。没有参与到爱心“1+1”手拉手互助活动的群众也积极要求参与,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

4、文明传播,共铸美好明天

为培养农民工子女成为“四有”新人,全区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和谐江汉的创建,以社区为依托,以“讲道德,做文明江汉人”为主题,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服务社会,倡导新风的实践活动。区关工委开展“倡文明,我先行”青少年宣讲团,引导广大青少年革除陋习,提高全民文明意识;区教育局关工委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工子女积极向上的青春朝气,增强了农民工子女成年以后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新华街开展“文明过马路”义务小宣传员活动,同学们头戴小红帽、身披红绶带,配合交警同志劝阻乱穿行者,使辖区交通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民权街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农民工子女手持小喇叭,深入街道、社区、门栋,通过宣传通俗易懂的文明道德礼仪“三字经”,和劝阻一些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意识,树立文明新风。水塔街、花楼街、常青街也开展了“小小门栋长”、“小手拉大手”、“创绿色社区,展青春风采”等活动,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文明礼仪道德教育,培养了农民工子女良好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