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副区长刘庆香率领区宣传部、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代表一起,与该区十几名留守儿童代表及其亲人、老师等50多人,就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安全、卫生、健康、心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沟通交流。
对话现场
孩子有自闭倾向怎么办?
“爱心妈妈”以心换心
对话会开始,碧云小学学生陈吴燕大胆站起来,12岁的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言语较少。当天,这位有点害羞的小姑娘说出了自己心声:“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很想爸妈,特别是看到别人的孩子跟爸妈在一起的时候!”
4年多来,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跟姨妈住一起。讲起陈吴燕,她的姨妈吴春梅感慨万千:“孩子刚进家门的时候,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意跟我交流,总跟我有隔阂,有时候委屈了就躲在被子里面哭。”经过她的耐心教育后,现在小吴燕懂事多了,很听姨妈的话,倒好像“跟自己父母的感情疏远了”。
“谢谢你,你真是个爱心妈妈!”吴春梅的讲述引起了在座一位“爱心妈妈”的共鸣。她就是江夏区副区长刘庆香,碧云小学三年级学生秦虎的“爱心妈妈”。当天,她给9岁的小虎带了新衣服。刘庆香介绍说,小虎平时很少笑,但是,上次组织留守儿童“快乐一日游”的时候,他却很开心地笑了。那天,刘庆香一路上不断逗小虎开心,可他就是不笑。直到在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小虎第一次看到外国人,他才显得很兴奋,高兴地说:“看,那是个外国人!”刘庆香见此,连忙请外国友人一起跟他们合影,小虎十分开心,与“爱心妈妈”的距离也近了。回来的时候,小虎也很自然地偎在“爱心妈妈”的怀里休息了。
“有些东西不是钱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刘庆香说:“江夏区筹集了专项资金300万元,建起30余座寄宿学校,可解决3000名留守儿童在学校住读,为他们提供了比较好的食宿条件,但是,他们一些心理和性格上的变化,更值得大家去关注!”
据介绍,碧云小学现在有108名留守儿童,其中102名学生住进了学校宿舍。学校为他们专门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详细的档案材料。老师会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做人做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厌学、上网成瘾咋办?
结对组成“亲情家庭”
法泗中学学生廖爽讲起了他的“留守生活”:爸爸妈妈已经出去打工8年,他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平时有什么事情就去找自己的“亲情爸爸”罗来学老师。“下大雪的时候,年纪很大的罗老师还去我家家访,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廖爽动情地说。
他的话也让“亲情爸爸”罗来学动容,讲起了自己做“亲情爸爸”的经历:他有两个儿女,加上自己的四个“亲情子女”,现在一共有“三儿三女”。他每周和孩子谈一次心,每月请孩子到家里聚一次餐,每月和他们的家长电话交流一次,每年为孩子庆祝一次生日。平时,他会抽空去家访,和孩子们的监护人直接沟通,共同商量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他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关爱他们!”
据介绍,法泗中学1050名学生中,有161名“留守学生”的父母双双在外打工。近年来,老师们调查发现,“留守学生”因为没有亲情照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厌学、性格孤僻、上网成瘾等现象。去年底开始,该校动员在教学一线的68名老师,以自愿结对的方式组建了52个像罗老师这样的“亲情家庭”。
当天座谈的江夏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德根强调,目前该局正在制定计划,让在外打工的家长、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监护人、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他们的父母,一定要想方设法让父母多跟留守儿童联系,要保证留守儿童父母每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每周跟孩子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学期跟孩子课任老师通一次电话、每学年与学校见面一次。从管理方面,这“五个一”也将纳入对学校的考核。
孩子的权益如何保障?
加强培训 开设热线
“留守女生出现青春期的生理问题、早恋现象,我们有
没有相关指导?”一名监护人代表提问。
针对家长们关心的这一话题,区妇联副主席吴俊玲说,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留守女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女学生如何应对青春期,如何防范暴力侵害,如何避免陷入“早恋”等。
吴俊玲介绍,江夏区妇联正在征集“爱心妈妈”,目前全区已经征集700名“爱心妈妈”,让她们跟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对一服务,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过。同时,全区正在开展“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如果读者朋友想成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可以到武汉市江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汉市江夏区妇联儿童工作部报名,也可以打电话02787953473、02787953493进行咨询。
区妇联还设立了“留守儿童维权热线(87953493)”,建立起由区妇联面向广大留守儿童服务的立体维权平台,采取组建专业工作人员队伍的模式,由法律、心理等方面的专家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心理、维权、自护等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并受理对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
同时,在对话现场获悉,我区近期将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在30分钟内告知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如何帮孩子开阔眼界?
组织系列主题活动
法泗中学学生汪云是一名开朗的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一直跟阿姨生活在一起的。她在对话现场高兴地说:“阿姨对我很好,老师对我们也很好。”她有一个“亲情爸爸”,很关心她,不但细心辅导她学习,而且帮她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前不久,她生日那天,“亲情爸爸”专门为她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买来蛋糕,给她庆祝生日。她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去参观武汉的大学校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汪云话音刚落,华中农业大学的徐克老师就说:“本来是打算这个周末迎接他们去参观学校的,可由于天公不作美,只好往后推了。等天气转晴了,一定帮助她实现这个愿望。”“爸爸妈妈打工的城市咋样?他们在城里过得好吗?”另一名法泗中学学生说,这是他心里盘旋最多的问题,他想去城里看看,看看爸爸妈妈,看看跟爸爸妈妈一样打工的人。
对此,共青团武汉市江夏区委员会书记王太明介绍,目前,江夏区正在实施主题为“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此次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八大主题、五项保障机制”。三种活动形式是:“快乐一日游”,“手拉手共成长”,“欢乐满校园”。其中“快乐一日游”就是利用一天的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去逛公园(博物馆)、吃快餐、观大学校园、看新城,达到开眼界、长见识、感受社会关怀的目的。
八大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与留守儿童迎新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的孩子你还好吗?”、“共建新农村,我是小主人”、“学校是我家”、“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春蕾计划”、“爱心妈妈”等。五项保障机制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设立“留守儿童维权热线”,建立招募“留守儿童”工作志愿者长效机制,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宣传报道,建立全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王书记介绍,该区将围绕以上内容,切实开展各项活动。
对话之后
企业捐款 大学牵线
区政府:感谢社会支持
对话结束之后,出席对话活动的企业单位纷纷表示,愿意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武汉某公司代表陈一波说:“当年,我曾经也是一个留守儿童,我觉得今天的留守儿童是很幸福的,我很羡慕你们!”他表示,该公司将拿出5万元来资助“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活动”。华中农业大学代表徐克表示,他们不但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请进来”是指将邀请180名留守儿童去学校参观学习,安排180名大学生志愿者对口接待;“走出去”是指为大学生志愿者牵线搭桥,组织他们到学校辅导这些留守儿童,在他们之间建立联系。武汉某地产公司代表王捷表示,他们一直很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这次公司发动员工为留守儿童捐款,送来了5万元,希望以后能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
“感谢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们!”江夏区副区长刘庆香表示,我区将建立长效机制,筹集专项资金,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同时欢迎更多企业、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都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留守不孤单,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