伢没哭妈先哭,奶奶当起临时“特工”,幼教名师支招——
记者向洁 实习生陈力
…………………………
送小伢入园,小伢还没哭,妈妈先落泪;对老师不放心,奶奶像“特工”一样隔窗偷瞄;宝宝一放学,外婆开口就问“别个有没有欺负你”……“这种做法千万要不得!”健康幼儿园教研组长刘艳萍前日作客“晨报名师课堂”,就“孩子初入园,如何开好头”这一热点问题为家长支招——入园第一周,爸爸是最理想的接送员。
由团市委、市青少年宫与本报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小时候·晨报名师课堂”前日在市青少年宫A101教室开讲。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为即将入园的宝宝营造一个良好开端。
“分离焦虑症不光孩子有,有些家长比孩子表现得还严重。”刘艳萍说,孩子初入园,最怕有些家长拖泥带水,“再见”说了上十遍却迟迟不肯离去。特别是一些奶奶、外婆,送伢送得泪流满面,晃了一圈又晃回幼儿园,在窗户边探头探脑,结果被孩子发现,从此孩子落下了“左顾右盼”的毛病。
刘艳萍说,家长千万不要只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去影响孩子。相较而言,爸爸不那么优柔寡断,同时爸爸的参与令孩子更有安全感。不管由谁送孩子入园,注意把握三点:信任的笑容、果断的行动、积极的暗示。
少说“不”,多讲DO
“不许哭!你看别个都没哭……”孩子哭闹着不肯入园,眼看上班就要迟到,性格急躁的家长只好以吼止哭。
“肯定行不通。”刘艳萍说,哭泣是缓解焦虑,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能盲目止哭,以免加重孩子的焦虑。她说,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诉说,判断孩子哭闹的原因。如果确定孩子是因上幼儿园而感到焦虑,可以抱抱他,轻拍他的背,告诉他:“你长大了,能上幼儿园了,真了不起!”
刘艳萍说,有的孩子见了老师不理不睬,家长会责问小孩,“你怎么不跟老师打招呼呀?没礼貌!”事实上,孩子很难理解什么叫“礼貌”。家长不妨每天接送孩子做示范,主动说“老师早”“老师再见”,孩子效仿了,家长再表扬:“你真有礼貌!”这样孩子就明白,跟别人打招呼就是礼貌。
多动手,避免家庭两个样
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是许多家庭的“老大难”。一位姓刘的父亲说,儿子今年3岁,每次吃饭不是奶奶端着碗追着喂,就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食物稍微切粗一点,就咽不下去。这个“不喂不吃”的习惯改不过来,上幼儿园怎么办?
刘艳萍说,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如今孩子的咀嚼肌退化了,就是因为精细食物吃太多。不少小孩不会咀嚼,吃东西靠囫囵吞。建议家长平时做饭时,不要一味地追求精细,适当搭配一些粗粮,锻炼孩子的咀嚼功能,鼓励孩子多自己动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