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见习记者 冯袁玥 通讯员 武小青
“上次被老爷爷领养的小奶猫,现在怎么样了。”
“长得不错,蛮活泼。”
10月21日,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道秦园路社区德成香奈长江国际小区的流浪猫治理微信群弹出了不少图片、视频,团青小组的成员们分享小区居民领养流浪猫的近况:“之前身上有好多虫子,现在也都没了,爷爷养得真好。”
作为还建小区,德成香奈长江国际小区居民包含拆迁还建村民、大学生公寓租户、酒店住户和商户等,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大。近年来,随着居民的生活变动,小区内流浪猫慢慢聚集,渐渐有泛滥成灾的迹象。今年7月,秦园路社区德成香奈长江国际小区成立了团青小组,一位青年反馈了流浪猫问题,希望通过团青小组来解决。
“我们小区流浪猫太多了,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泛滥成灾,我提议要对我们小区的流浪猫加以干预。”今年8月,一场热火朝天的青年议事在小区展开,团青小组成员、小区青年骨干、青年居民代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商解决之道。
流浪猫不能放任不管,应该怎么管还得听大家的意见。德成香奈长江国际小区团青小组召开小组会议,对流浪猫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收集了青年居民的意见和诉求。随后又围绕流浪猫的喂养、生存环境改善、如何减少数量等问题召开青年议事会。
很快,“爱的汇聚·心的相遇”流浪猫治理网络社群搭建起来,青年骨干们深入小区各个角落,实地考察流浪猫的常驻地,并与各个楼栋常住居民进行一对一交流,精准掌握每只流浪猫的日常生活习性。
青年们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在小区里做起了“猫口普查”工作。通过全覆盖的调查,摸排到小区流浪猫共有8只,其中公猫6只,母猫2只,并为所有流浪猫逐一记录头像、昵称、年龄、习性等,建立细致的“猫咪档案”。
在小区团青小组和青年骨干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区爱猫人士参与到流浪猫治理项目中来,通过定期举办关爱流浪猫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爱心义诊、科普宣传、物资捐赠、签约领养等,不断吸引居民对流浪猫问题的关注和参与。青年骨干们积极宣传“用猫粮替代自制食物”“固定点位喂养”等科学喂养方式,逐步解决流浪猫带来的“破坏小区环境”“占据公共设施”等治理问题。
经过上周统计,截至10月中旬,团青小组共计向居民发放科学养猫指南350余份,收到居民捐赠的猫粮、猫条、猫玩具等各类“猫猫好物”40余件。
“我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居民、帮流浪猫做点实事,有意思也有价值。”团青小组的成员们说,他们还会继续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确保“流浪猫治理”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