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团校 > 理论研究

高扬青春旗帜 实践阳逻跨越

来源:中港二航工程局 更新时间:2006-06-12

——武汉阳逻大桥项目部创建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搏击江河竞风流”,在奔流不息的长江之上,在九省通衢武汉绕城干线之间,阳逻长江大桥工程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在这里,飘扬着一面青春的旗帜,一群年轻的二航人,用他们的青春、智慧和激情,谱写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新篇章。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武汉绕城公路、京珠、沪蓉、杭兰高速公路主干线的首要控制性工程,主跨1280m,居全国第三,世界第八,大桥南锚碇工程基础围护采用厚1.5米、深60米、内径70米圆形地下连续墙、逆作内衬法施工,国内尚属首创,被专家誉为“神州第一锚”。中港二航局作为设计施工总承包主体单位,先后承接大桥C标(南锚碇)、D标(南塔、南引桥)、K标(上部结构)施工任务,合同总额5.3亿元,工期4年,从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

    阳逻大桥工程以其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防洪风险高,给二航局的工程建设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全国交通系统青年岗位能手、项目经理刘杰为首的二航年轻建桥团队,挥起青年突击队的大旗,以青春勃发的昂扬锐气,发起了攻克世界科技难关、实现阳逻千米跨越的冲击,踏上了不断刷新桥梁施工纪录、屡创项目管理佳绩的征程。

 

挥洒青春激情    铸就“阳逻速度”

    阳逻大桥工程施工中南锚碇首当其冲。南锚碇位于素有武汉长江防汛险堤之称的武惠堤内,距长江大堤水平距离仅150米,若锚碇基坑不能在长江汛期前即次年5月15日前及时封底,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管涌,造成巨大的防汛风险。但由于征地拆迁等因素的影响,项目部直至2003年8月27日才进场,比原计划晚了2个月,工期十分紧迫,项目部必须超常规施工。

    项目部在进场四十天内完成基础大临设施和施工前期准备后,于2003年10月8日正式开始南锚碇地连墙施工,拉开大桥建设的大幕。为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10月18日项目部召开成立“青年突击队”誓师大会,提出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宏伟目标,发出第一战役劳动竞赛的动员令:2003年12月底,全面完成地连墙施工任务。全体青年突击队队员在鲜艳的青年突击队旗下庄严宣誓:为把阳逻大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桥而奋斗!

    这坚定的誓言引领着年轻的突击队,将项目部的施工生产推向了高潮。南锚现场的何超然、刘军民、王磊等青年突击队员,不畏艰辛,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确保优质安全的完成战役目标任务。地连墙施工的最后阶段,时值严冬,刺骨的江风夹杂着雨雪疯狂地肆虐着大地,偌大的施工现场,液压铣、履带吊高高地伫立着,更显出几分寒冷和空旷。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青年突击队员们顶风冒雪、日夜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哪里有故障,哪里出问题,哪里就会及时出现他们忙碌的身影。项目部用短短80天的时间完成了50个槽段的地连墙施工,用106天时间完成了133个槽段的挡水帷幕,比业主预期目标提前70天,“阳逻速度”初步铸就。

    2004年初,南锚碇基坑施工如火如荼,南塔、南引桥施工次第展开。阳逻青年突击队挟首役大胜之余威,于2月28日始开展劳动竞赛第二战役,项目部形成了南锚碇、南塔、南引桥三个分部相互协助、竞显风流、共同进步的大好局面。在三个月时间之内,完成16.7万方南锚碇基坑开挖、1.8万方内衬混凝土和2万方封底混凝土浇注,南塔50根百米深钻孔灌注桩和8千方承台混凝土浇注,南引桥桩基136根、墩身14个、承台28个的施工任务。南锚碇施工的防汛风险全面解除,“阳逻速度”威名更盛。德国旭普林公司高层参观南锚碇施工后发出了“太快了,不可能!”的惊叹,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视察南锚碇时高兴地说:“你们把工程干得这样快,这样好,让我放心!”

    青年突击队再接再励,于9月17日发起第三战役,在100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南锚碇锚体施工,南塔下横梁及34节塔柱施工,南引桥墩身、箱梁施工,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分部经理潘桂林率领南塔分部青年突击队员克服了塔腔变截面多,内模调整复杂、大风降温的恶劣天气影响施工等不利因素,在第三战役中完成了下横梁混凝土浇注1000方、塔肢浇注25节,创造了塔肢浇注一天一米,最快时三天四米的建桥记录,提前9天完成了第三战役目标任务,距主塔封顶仅一步之遥。三大战役过后,项目部基础施工接近尾声,即将转入上构施工阶段。

    神奇的施工速度引来了各方的惊叹和赞誉,但在成绩背后,饱含着项目部青年突击队员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中间,有的人一天工作14个小时,有的人带病坚持在一线。正是这些可爱的年轻人,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练成了一批大桥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用自己青春激情铸就的“阳逻速度”,也将随着青年文明号的旗帜永远留存在二航的建桥史上。

 

凝聚青春智慧    打造阳逻精品

    誉称“神州第一锚”的阳逻大桥南锚碇,其内径70米、厚1.5米、深61米的圆形地连墙施工技术,46米超深基坑的开挖和逆作法内衬施工技术,基坑的排水、止水、降水综合防渗技术,以及深64米、目前国内最大的自凝灰浆防渗墙施工技术等,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要攻克这些技术难关,国内任何一家施工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完成。二航局凭借建造80余座跨江跨海特大型桥梁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施工技术,联合中交规划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局、法国地基建筑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单位,组成了设计施工总承包联合体,使阳逻大桥南锚碇的建设真正体现了设计与施工的有机结合,减少了中间环节,施工与设计的沟通更为畅通,为优质、高效施工提供了机制的保证。

    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都是国内相关行业的顶尖力量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在总承包管理中,通过协调、调配、管理等,有效整合了各协作成员的资源优势,集各家之所长,为高效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依靠自身拥有的优秀企业文化和丰富的特大桥施工管理经验,引领着联合体这支“联合舰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阳逻大桥南锚碇地连墙内径达70米,壁厚1.5米,深61米,如此之大的地连墙施工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青年突击队坚持科技创新,扎实开展“五小”科技攻关竞赛活动,成立了“五小”科技攻关小组,对超深超厚圆形地下连续墙、南锚碇超深基坑开挖、超深挡水帷幕、基坑综合防渗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科技攻关小组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在地连墙施工中采用了世界一流的液压铣成槽与先进的监测监控设备,确保了成槽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实现信息化施工,预先在地连墙、内衬和基坑内外土体内埋设了2000多个传感器,在基坑开挖施工中,这些传感器犹如2000多只“眼睛”,随时掌握地连墙和内衬的位移、变形和受力情况,监测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化情况,圆满解决了基坑挡水、降水、止水、封水等一系列科研难题。经过科学调配,周密设计,地连墙施工效率不断提高,工法日益成熟,令前来观摩的专家和学者们大为惊叹。交通部副总工王玉视察阳逻工地后指出:阳逻大桥南锚碇工程作为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第一次成功尝试,“阳逻经验”要好好总结!

    质量是施工生产的生命,项目部在开工之初,便在青年突击队员中反复强调高水平的施工管理离不开严格的质量管理的理念。为此,项目部在各分部设立了专职质检员,每个班组都有兼职质检员。质检员队伍里,青年突击队员占了大部分。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度。青年突击队成立了地连墙成槽、高塔柱砼施工、箱梁外观质量QC小组,聚集青年技术人员的智慧,提高改进施工质量。在南锚碇施工中,分项工程优良率100%,各项检测都优于设计和规范要求。地连墙槽孔的倾斜度不超过1.5‰,远小于设计要求的2.5‰,直径70米、深46米的基坑累计变形小于3厘米,基坑的降水、止水、封水等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对长江大堤安全和防汛工作没有丝毫影响,被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傅先武称赞“是一项壮举”。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为使大桥施工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大桥项目部在组建之初,就在广大青年团员中间大力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在各个分部设立安全生产示范岗,确立岗长和岗员。“管生产必须管安全”,项目团总支与生产一线的岗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区和安全责任目标,制订具体的奖惩措施,并规定每月28日作为“安全活动日”,由团支部召集各岗长和安监人员对上月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指标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示范岗的设立极大激励了青年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在南锚碇基坑这项高风险的工程施工中,项目部创造了大小安全事故为零的奇迹。

 

孕育青年英才    营造阳逻文化

    青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项目部十分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孕育青年人才的广阔舞台。为深化“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项目部结合施工实际,开展了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实行“号手”联动,着眼于项目管理的优化,把管理延伸到岗,把指标量化到人,实行“军事化上岗,规范化作业”,引导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先创优,学技练兵。在项目部劳动竞赛三大战役中,一大批青年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骨干力量。28岁的南锚碇分部经理何超然,在“神州第一锚”的建设中,追求技术的创新,更新施工工艺,率领分部青年突击队员,使各个节点工期全部超前完成,被提拔为项目部副经理。26岁的南塔技术主管喻文浩,在技术上锐意革新,工作中充满激情与活力,被项目部提拔为分部副经理,后输送到贵州坝陵河大桥任项目副经理,是该项目部最年轻的班子成员。年仅24岁刚毕业的华科大学生王磊,在工作中刻苦钻研,虚心向老职工请教,迅速熟悉南锚碇施工工艺,被破格提拔为分部副经理。项目部测量主管涂潜在2004年二航局技能比武大赛20位测量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测量组比赛第一名,被评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和局技术能手。

    项目部在对年轻员工的培养中,详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既保证施工,又保证学习。一方面给他们委以重任,压担子,放手让他们独立工作,使之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对他们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项目部经常性地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提高青年团员政治素养,17位入党积极分子有5位已被吸纳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为了满足项目部年轻人学习需要,项目部团总支成立了青年读书俱乐部,开展青年读书活动,购买各类书籍百余册。项目部设置局域网,实现了办公资源的共享,在网上开展管理知识的培训。为使年轻员工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项目部深入开展了“传帮互学”活动,建立和实施“师徒结对制度”,为青年的成长提供通畅的发展平台。

    在创建工程中,项目部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并将之与项目文明工地创建结合起来。项目部严格执行中港集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规范要求,小到旗帜印制,大至场地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个办公区、生活区优美整洁,规范大方,各类运动娱乐设施齐全。施工场地更是有条不紊,各类标语规范醒目,充分体现了二航局的整体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营造浓郁的项目文化氛围,项目部围绕塑造“阳逻品牌”的目标,给项目宣传工作提出了量化指标,并成立了宣传报道小组。由王海怀局长亲自题名的工地小报《新跨越》,每月印发一期,内容广泛,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成为项目部青年文明号创建的窗口。《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对阳逻工程进行多次深入报道,在南锚碇开挖和封底前后,每天慕名而来的各级领导、专家、教授等达30多人,每月来现场参观考察人员达上千人。通过他们的实地考察和宣传,为我局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项目部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项目部因地制宜地搞好文体娱乐设施,广泛组织职工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游园、卡拉OK、文艺晚会、棋牌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专门组织全体职工到湖南长沙中联重工集团参观学习,瞻仰革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故居等。 2004年四月,项目部得知公司三位职工身患重疾后,在项目部发起献爱心活动,青年团员带头捐款,短时间内便筹集善款六千余元。

    阳逻大桥青年文明号创建团队在2004年结出了累累硕果,突破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系统的施工经验和重大的科技成果,全年完成产值22463万元,为计划的112%,实现资金上缴2444.39万元,为计划的106%。项目部被选为湖北省重点工程“双创”劳动竞赛启动仪式的大会地点,先后被评为二航局、武汉市和湖北省青年文明号,武汉市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公司、局“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突击队队长、项目部经理刘杰获“中港十佳青年项目经理”、“国资委劳动模范”称号,青年突击队副队长、项目总工吴浩赢得了“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的荣誉,受到上级领导、业主和外来参观人员的一致赞扬,为二航局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和社会声誉。

    青年突击队的大旗在阳逻工地的凛冽江风中猎猎作响,青年文明号的铭牌在二航青年的辛勤汗水中锃然闪亮。成绩只属于过去,阳逻大桥的二航青年突击队将在后续工程施工中再接再励,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