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团校 > 理论研究

用青春智慧铸造世界第一斜拉桥

来源:中港二航工程局 更新时间:2006-06-12

——中港二航局二公司苏通大桥项目总部创建“青年文明号”事迹简介

    苏(州)——(南)通长江大桥,是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其2088米长的主桥,是世界首座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将创主跨径1088米、主塔高300.4米、斜拉索长577米、最大群桩基础等4项世界纪录;连接主桥的北桥B2标,是国内首次按国际先进标准,采用“短线法”精密匹配预制、精准程控悬拼75米大跨径预应力砼箱梁,代表着世界建桥“模块化”的新趋向;与南通岸相联的北桥B1标,要求在国内首次消除50米大跨径、16.4米大宽度现浇预应力砼箱梁“裂缝”痼疾。都蕴含着系列前沿技术难题,“是中国向世界建桥最高水平的一次搏击”。

    中港二航局“建桥王牌军”二公司优选3名处职领导、387名精兵强将,组成项目总部,自2003年5月迎着“非典”进场,在8146米跨江大桥的5948米战线上,肩负起涵盖4项世界纪录、全桥控制性工程——主桥C1标的3座主墩及北主塔“世界最大群桩基础”;主桥C3标的北南两座“世界最高桥塔”,2088米长、41米宽、4米高的钢箱梁悬拼,4组、34对、272根、最大单根重59吨的斜拉长索张挂和监测控制;北桥B1标的46排、92座桥墩,双幅、2010米长的现浇桥面预应力箱梁;北桥B2标19排、38座高大桥墩,B2标及D1标中引桥的双幅、1850米长的预应力箱梁悬拼,及其1070榀长3-4米、宽16.4米、高4米、重达160吨的薄壁箱梁匹配预制等攻坚创新重任。合同总额达24.64亿元。

    项目总部遵照中央和重庆市、江苏省的指示,一进场就高标准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卓有成效地推进科技含量、建设标准和工程风险最高的各标段,以管理零距离、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三零效应”一路领先施工,以攻克4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新12项国内领先关键技术,以C1标提前于5月11日创出苏通大桥首项世界纪录、97.8分的交工验收评定,圆满完成省指挥部各战役、各年度建设目标,部、省市领导和中外顶级专家12次视察均给予“国内鲜见、世界一流”的评价,誉称为“中国目前建桥的第一铁军”。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被重庆市、江苏省分别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和重庆市“优秀职工小家”,成为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有功单位”、“十佳项目部”、“文明工地”、“质量创优先进单位”、“创新工程示范岗”,2人荣获“十佳项目经理”。30个月完成计价工程量13.769亿元。

一、为国争光、振兴中华,明晰创建目标,提升创建平台

    项目总部遵循中央和省市对大桥的“世界一流、国际公认”,“中国现代桥梁建设新的典范工程、展示窗口、里程碑桥”的建设定位;珍惜为中华民族振兴、夺取“桥梁奥运”含金量最重的金牌的神圣使命;发挥青年占74.37%的“队伍青年化”,12名副总和标段经理、总工、副经理年龄只有30~35岁的“班子青年化”,200余名副总工、主任工程师、工段长、班组长、技术与管理人员皆为30岁左右的“骨干青年化”的第一资源优势,相继组建了9支青年突击队;打造“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两个率先’、建好一流大桥、做好四份答卷”的创建理念共识,把握“创新是灵魂,技术为先导,追求安全、质量、进度的辩证统一”;锁定“一座世纪标志桥梁、一批国际前沿技术、一套现代工程管理、一支世界品牌队伍”的目标内涵,以“互动、创新、品质、育人”为文明号精神,以“严、细、实、恒、琢、敏”为文明号作风,以“中流击水、青春无悔、为国夺金、今生无愧”和“把国旗插上世界最高桥塔之巅、走向苏州、奔向世界”为文明号誓言,以讲奉献协作为主旋律、弘扬“五四”精神为原动力,激发全员参建的使命感、国誉感、紧迫感和诚信感,聚焦现场、融入工程、贴近管理、凝聚员工,融合文明工地、党建创新、劳动竞赛、学习型项目部等丰富载体,开展“青年岗位能手”、“号手联动”活动,体现了“小、实、活、新”的创建特点,发挥了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作用,使创建活动生机蓬勃、丰富多彩、成果丰硕,2面“青年文明号”和9面“青年突击队”的红旗在近6公里的江面上闪耀着青春与智慧的光辉。

二、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三个辩证统一”

    适应规模超级、科技超新、结构超常、标准超高、工期超紧的前所未有的工程特征,针对水深35米、流速4.05米/秒、潮差4.5米、松软地层深厚、日过往船舶近6000艘、年均179天6级以上大风和3次台风等中外罕见的桩基工程环境,坚持自主创新、超前优化方案、细化作业指导书,推行以作业点为轴心的扁平化、流链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制度、自律、信息、人际等项“零距离”管理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造就了“以人为本”的发动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现代工程管理”的两轮驱动、“三个辩证统一”的集成效应。

    相继攻克了河床永久防护、最大规模群桩、最巨承台吊箱和超常吊箱封底等4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新出PHP特质钻孔泥浆、超深孔底注浆、护筒精准沉设、套箱整体吊装、墩身液压爬模、缓坡面砼浇筑、超大体积砼温控、倾斜塔柱四面收分液压爬模、硕梁与巨柱的和谐异步施工、短线法精密匹配预制全幅箱梁、程控化精准悬拼75米跨径箱梁、50米大跨径箱梁“无裂纹”等12项国内领先关键技术工艺。

    在水域最广、环境最劣、风险最大、结构最繁、点多线长、工序频转、酷暑冰冻等情况下,保持了956天“安全生产零事故”,经受住了“云娜”、“麦莎”、“卡努”等台风12级风力的考验;保持了5103项分项工程全部优良的“质量零缺陷”,以“131-1=0”的质量理念创出北塔基础131根长124米、直径2.85-2.50米钻孔桩根根I类的奇迹,进而又改写为1053根、近11万延米的I类纪录,预制的719榀箱梁誉为“雕琢的工艺品”,极富景观效应的北索塔、承台、墩身、现浇箱梁、预制工厂、悬拼箱梁都成为必看必赞的“景观点”;保持了各工序始终超前。北桥的桩基、承台提前完工,120座成双对的高大墩身如玉笋林立、余下的8座正以液压爬模挺升。B1标左右幅箱梁已向江心飞架1410米和1210米。B2标取得国内首次悬拼首联、10跨、725米成功。C3标北主塔与基础“零时差”转换,于11月23日使硕梁与巨柱联成“南天门”,又于12月10日令塔柱高过百米、提前21天完成重大年度目标,正以每天长高1米向世界最高桥塔“玉皇顶”攀登。

三、珍惜舞台、全员互动,打造学习型、知识化的国际建桥铁军品质

    这支以青年为主体的团队,珍惜承建世所未有的桥梁、争创4项世界纪录、开创2项国内首次的大舞台,不畏规模、标准、技术、环境等“4项桥梁建设之最”,始终以“实践三个代表、雕琢第一大桥”铭心,把握国家聘请中外桥梁权威组成顾问组与专家组、聘请国际公司咨询、常开中国顶级专家评审会的机遇学习,抓住省指挥部现场督察、专题研讨、工地例会的机会学习,在现场调研、方案优化、技术引进、技术交底中学习,在举办技术讲座、局域网信息、管理培训班、桥隧研究生班中学习,召开职工大会、-突击队和班组会学习,在作业工艺改进、推进标准化中学习。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全员互动、更新知识、不断创新,在-12℃中“雪藏”作业、在+65℃中“桑拿”挥汗,在追求“安全、优质、高效”的卓越中打造团队自身的国际品质。一大批30岁左右的青年英才以建功立业脱颖而出,时年33岁的北塔工长李洪军成为省级劳模、35岁的C1标责任总工肖文福评为市劳模、25岁的北塔基础主任工程师高纪兵当上了省级岗位技能创新标兵、34岁的B2标总工刘亚东获得了苏通大桥科技创新标兵称号, B1标的“祥、强、银、华”组合,B2标的“亚东、三兵”匹配,C1与C3标的“青年四领军”、“技术三青英”、“塔墩三虎将”,总部的“五朵管理金花”,都在岗位与协作中创出了骄人的业绩,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支青年团队,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用青春的心、智、力,凝成了“世界一流、国内鲜见”的苏通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