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团校 > 理论研究

江汉区:老少牵手 传承做人美德 立足社区 共创绿色家园

来源: 更新时间:2006-07-28

江汉区常青街扬子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以来,扬子社区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的亲切指导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工作内容入手,以社区中小学校为阵地,以社区《街坊报》为依托,以“街坊节”为纽带,以“五老”(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战士)为骨干,充分发挥一套机制(学习制度、共驻共建制度、“两假”活动制度、老少结对帮助制度等),两个载体(即街坊节和街坊报),三个活动场所(读书室、健身休闲、谈心室)的作用,围绕“老少牵手,传承做人美德;立足社区,共创绿色家园”的主题,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弘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引导和培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扬子社区位于汉口火车站西南城郊结合部,毗邻规划建设中的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面积0.153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单位4个,学校2所,住户3102户(包括48户廉租户),人口8643人,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600余人。由于与郊区相连,与汉口火车站相邻,大量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散住在社区周边。

  二、具体做法:

  为了使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沐浴在社会主义和谐春风里,我们“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以“绿色行动”为载体,积极发挥“五老”队伍的优势,创造性地将“五老”落实在“老少牵手、老少互动、老少同行”中,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创建绿色文明社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奠定了基础。

  1、工作队伍网络化。社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主要是教育青少年,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成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工作队伍,社区两委会班子按照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经过“自愿报名、特长征询、时间保证”的筛选,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主任,以专职副书记、青少年专职辅导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老专家为骨干,以责任民警、共建单位负责人、门栋长、中小学校老师和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居民为成员的社区关工委队伍,形成了一支专业广泛、特点突出的教育力量。

  2、教育内容科学化。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教育内容上,注重贴近青少年特点,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体的“绿色教育”活动。比如老少谈心交朋友、扶贫爱心接力、革命传统教育、拒进不健康网吧、传统道德观念讲座、开展荣辱观展板宣传、学唱“八荣八耻”歌曲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力求合理应用社区“五老”资源,面向青少年,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在暑假中,请区委下派干部吴东京同志为中小学生讲环保科普知识,让青少年从小认识植物品种、知道养护植物的方法、了解植物多样性的意义,感受保护植物实际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由于认识的提高,孩子们在环保实践活动中做得更加起劲。结合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邀请社区干部为青少年讲公民道德建设课,指出是非界线,弄清什么善恶和美丑,用传统优秀的道德和时代先进的精神来充实,知荣耻,立正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社区关工委大力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使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通过实践体验,懂得讲文明、懂礼貌、讲道德、尊师长、爱父母、护环境等的重要性,促使青少年自觉做社区合格小公民。邀请退休老工人、老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姜正华同志为青少年们讲述自己当年劳模的事迹,回忆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的接见的幸福情景,姜老生动的讲述,拉近了历史与今天的差距,青少年深受感动,激起了青少年对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敬仰。

3、活动形式多样化。社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将“五老”队伍与社区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实施在“三个结合”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即:结合教育做服务。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发挥“五老”在传授知识、教育做人方面的丰富阅历,组织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进行针对性地补习,同时灌输大量的做人、为人的常识,让青少年懂得牢记传统美德,尊重长辈,扶老携幼;结合教育搞活动。面对青少年“眼高手低”的认知与实践差距,以“街坊节”、《街坊》报为依托,成立绿色环保兴趣小组,将对绿色的认知与实践活动从单纯的花草树木维护,拓展到立体面(如墙面、门面、电线杆等的干净整洁)和活动面(有关青少年绿色自主教育的一幅绘画、一篇征文、一张小报)教育,从点滴做起,以小见大,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习惯。孩子们说:我们原以为绿色行动,就是保护绿色植物,参加活动后,我们才开始认识到“绿色”是多样的,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教育勤宣传。围绕绿色社区文化建设和时代需要,社区定期开展各种老少互动的绿色宣传活动,组织“五老”走进学校,与师生共建绿色文明社区,帮助学生“上一节课、做好一篇作文、写好一篇读书心德、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辅导,”青少年们与“五老”共建家园,共同构建和谐社区,认养树木绿地,受到家长和社区居民的欢迎。

  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 “两多一大”(学校多、活动内容多、休闲广场大)的优势,由“五老”带头,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绿色文明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学唱一首好歌、做一件好事的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江汉区宣传部、文明委举办的“讲文明、改陋习,绿色行动在社区”的漫画竞赛活动,让青少年学会运用手中的笔来抒发对绿色环境的热爱,鞭挞不文明的丑陋现象;组织青少年参观武汉博物馆举办的废物再利用图片展,让他们感受废物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的科技发展水平,认识使用绿色产品的重要意义。社区还组织青少年和老同志一道参与到环境整治与规划中来,让他们共同走上街头搞宣传,发放保护环境资料,为社区清理花坛垃圾、设计绿色花卉布局,清洗楼道内外的“牛皮癣”等。

  4、活动载体特色化。“街坊节”、“街坊报”,是社区退休老干部、热心居民与社区群干一起为创建文明社区,自己动手共同创办起来的典范标志。经历十年的“街坊节”,不断夯实着扬子社区的人文底蕴,一次又一次展示着老少互动的温情,营造绿色家园的温馨,表演的节目自编自演自唱,颂扬的是社区好人好事,居民们说: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爱看。己创刊两年的《街坊》报,更是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成果新枝。每月出一期的《街坊》报,凝聚着居民老少“绿色情怀”,联系着共建社区的“绿色心结”。社区的老少对《街坊》报爱不释手、相互传阅,当成珍宝;特别是社区中小学生,纷纷撰文,积极投稿,《街坊》报成为学生们课余最佳读物,份份收藏,留作纪念。社区青少年发表在报上的各种题材的文章近七十余篇,倍受孩子们的欢迎,每到刊印之日,孩子们就急不可待地捧着充满墨香的报纸奔走相告,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绿色作品园”。

  5、服务内容具体化。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接受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我们注意灌输与服务相结合,解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既是社区关工委领导一班人做好青少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五老”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动“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服务内容的具体化。我们组织开展了“用爱交流 从心开始”主题实践活动,发动社区“五老”、党员、居民为社区贫困青少年捐款。社区女孩周艺,父母双亡,与70岁身患残疾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月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当我们将募捐的钱送到她手中,周艺感动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社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长大以后回报社会。”老教师王华勋还与周艺结对,长年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一个青年,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既无职业,又无收入,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念头。我们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找他谈心,在生活上关心他,问寒问暖,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岗位,谋得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服务具体化就是关心每一个问题的个体,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使他们倍感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为建设和谐社区消除不安定的隐患。

  三、几点体会:

  在上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五老”队伍团结、合作与努力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在青少年工作的道路上跋涉,洒下了一片辛勤的汗水,积累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社区青少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朝气蓬勃,学习习惯蔚然成风,尊老爱幼,讲文明、爱卫生,热爱生活;原有的绿色覆盖率从25%提高到40%,树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3000余株。青少年们参加“绿色行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提高了,维护社区绿色文明的意识也增强了。每到假期,他们便主动找到社区关工委的同志,要求参加开展的各种活动。

  总之,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与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小康社会和家长的精神支柱。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优良传统的价值观,是我们社区关工委一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看似“绿叶”的工作,实是未来工程。我们深感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用绿色行动的具体内容,共同撑起绿色美好家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