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前川街龙潭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我们社区从2005年以来,根据黄陂区委、区政府关于构建“和谐黄陂”的号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结合社区特点,在区、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关工委)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亲情优势,以共建爱心社区为目标,通过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和谐园地等活动,广泛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整个社区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新面貌。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识社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必要性
“老少共建和谐社区”,是个“前无古人”的新工作。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我们社区关工委的成员思想上是一片空白,不如从何入手。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调查研究社区实际和亲身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到“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的三种情况,使我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是社区所处优越的地理环境,即前川街市区中心地段(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传承下来的人文资源丰富。辖区内区直机关有科技局、科协、区总工会、区老干局、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学校,有中学两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一所(第五小学),还有区老年大学、区业余体校、武汉市现代英语培训基地、少年儿童书画培训中心(附设少儿围棋中心);文化社团组织,有区文联、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区作家协会,区诗词学会、区“二程”文化研究会、区木兰文化研究会、区老年体育协会。还有在建国后建设规模较大的文体广场、老年门球场等等。这是我们拥有的独特优势;二是,正因为人文资源丰富,加之地处城区中心,居民生活、孩子读书方便,居民居住相对比其它社区密集,青少年较多,居民住户3043户,居民847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16人;6—18岁的青少年838人,老少群体人数多,这是我们开展共建活动主力;三是,龙潭社区居委会建立后,在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大力支持下,建起社区园地十处,其中位于区总工会门前右侧绿化园改成“健康休闲小游园”,安装健身器材八项。建成后,每天早、晚和白天,特别双休日,社区一些老人、青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来这里进行健身体育活动,各项健身器材人们常等着跟班的练;健身舞蹈队随着优雅的音乐在欢快的舞动;老少羽毛球队跳跃的挥拍不停……整个小游园,和谐相处,老少同乐,热闹非凡。这些事实,深刻地启示我们,发挥本社区的人文资源优势,抓住社区青少年相对较多的基本力量,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正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构建“和谐黄陂”的需要,也是当代历史负予我们社区关工委的历史使命,不抓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错失良机,有愧辖区居民,有愧自己的工作使命。这就是我们社区关工委全力抓这项工作的根本所在。
二、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健全老少共建的组织网络
社区,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活动,必须要有组织网络作支撑。开展老少共建和谐社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把社区“五老”队伍、文化名人、学校师生、楼栋居民等社会力量,整合到社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来。我们社区关工委,设有“老少监督网吧义务小分队”、“老少楼栋义务关爱小分队”、“老少治安义务巡逻队”、“老少文化宣传小分队”、“老少环境卫生保障小分队”、“老少同乐健身队”和“传统文化宣讲团”,形成人数较多又覆盖全社区的“六队一团”网络,制定了一系列开展各项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形成了开展活动的责任机制,以保证创建和谐社区活动的蓬勃发展。如老年义务监督网吧小分队,除配合街检查组,定期不定期的对辖区内所有“网吧”进行清查,还负责对网吧业主进行守法教育,帮助改善网吧的管理工作,做到拒绝未成年人上网吧,收到了较好效果。有的监督小分队负责人,积极主动地做上网少年的工作。如区“二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陈老先生,他发现在实验中学读一年级的孙子成绩下降,年级排名由61名降到170名外。分析原因主要是孩子偷着上网成瘾。陈老在双休日注意孙子的活动,有时到前川大道北段的几个网吧巡查,一次在“心动”网吧发现孙子,他轻轻地把孙子叫回家,不打不骂,同孙子交流思想,帮助他分析成绩掉下来的根本原因是上网成瘾影响学习。说得孙子心服口服。小孙子说:“我原来自信接受能力强,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行,课余时间上网吧,结果吃了亏,成绩一落千丈”。自这以后,他理智地不上网玩游戏,认真钻课文,特别是数学进步快,到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总分409分,一跃升到全年级39名,还被评为全校的学习标兵,刊上了先进榜。
三、深入开展共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依托“六队一团”的组织网络,以感悟爱心、传播爱心、奉献爱心为已任,以老少共建“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和谐园地”为活动载体,通过老少共建、以老带小、老少同乐的方式,促进社区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谐,文化和谐。
创建和谐家庭,把爱心播在心中。家庭是社区的组成细胞。为深入开展共建活动,我们以社区青少年学校为阵地,以社区居民民为对象,以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导向,请武汉市青少年阳光心理辅导团专家来社区,对部分家长和青少年上家庭美德辅导课,讲解青少年正是处在长知识的年龄段,缺少社会和生活知识,还不懂做人的道理。讲明家长是青少年言传身教的好老师,必须注意对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们尊敬老人,对家庭成员平等友爱,树立“家人友爱 、和睦相处”的家庭良好风尚;2006年3月13日,在全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现场会上,又请区关工委委员王金香讲授培养自己的独生女成才的经验(他的女儿现在留美读博士生);利用寒暑假,请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区“二程”文化研究会的学者,讲授黄陂的红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后,有的学生深受感动,前川街实验中学二年级一位学生说:“我现在过的是天堂生活,那知道家乡人民过去的苦难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前辈为穷苦人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县牺牲了6.9万人(注:有据可查),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青少年学生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在社区做一个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人。”还有一位学生说:“我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公德。今天听了‘二程’文化课,才懂得‘邻里互助’、‘善待他人’、‘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我将来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针对社区青少年困难家庭、军烈属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我们依托龙潭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设立“老少共建”志愿者服务队,将辖区青少年志愿者等组织起来开展“结对子、双关爱”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拥军优属、敬老爱幼、助残帮困等服务,几年来,为社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成效。
自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创建以来,我们从心理上关爱每一个家庭,从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家庭,让他们感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为发扬团结、互助、友爱之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建和谐楼栋,把爱心撒在楼栋。开展创建“和谐楼栋”活动,结合社区创“平安社区”工作,成立老少门栋关照小分队,通过社区居民推荐,让热心公益事业且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和综合表现良好的中小学生担任小分队成员,在辖区单位、居民小组、开展门栋义务关照活动和治安义务巡逻活动,维护了社区的平安。居民纷纷反映,自社区门栋小分队成立以来,社区内的偷盗、斗殴等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引来众多商家在社区,繁荣了社区经济,丰富了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推动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创建和谐社区,把爱心撒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开展创建“和谐园地”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辖区文化体育资源,成立了老少腰鼓队、老少门球队、老少太极队等,老同志手把手耐心教,青少年们虚心的学,呈现出老少同学、老少同乐、老少互动生动景象。结合节假日、重大庆典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艺宣传和家庭文艺会演;结合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开办和谐文化宣传廊,建立“文化和谐园”。组建卫生保障小分队,对社区内绿地植被开展老少认养维护活动,对社区环境卫生开展监督保障,建立环境卫生和谐园。组建老少同乐健身队,在区文体广场、社区健身馆、老年门球场,公共活动场地开展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康和谐园。社区南潭路4号二栋101号居民杨太婆,年过七旬,不断为共建和谐社区出力。在家庭,困难留自己,服务为家人;在社区,带头做公益事,打扫环境卫生,把清洁卫生的环境留给群众;在邻里间,恭敬如宾,对邻里病人住院治疗,她提水果去慰问,把关怀送给他人。为建“和谐园地”,她费尽心血,把住房前后杂乱无章的建筑石渣,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同老伴、孙子一道,一撮箕一撮箕搬走二十余吨,又从祁家湾街家乡用农用车拖泥土来,把园地培土两尺厚,建成了有六十平方米的园地。自已又省吃俭用,花钱买树苗和花卉,硬把一块又脏又乱的空地建成为四季花香的花园。过往人们无不赞赏说:“看了杨奶奶花园,人就感觉神情舒爽”。2006年上半年,他家被评为“五好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楼栋”、“和谐园地”。全社区,经各居民小组评选出“和谐家庭”1400多户,“和谐楼栋”198栋,“和谐园地”10处。
四、推行“互利”模式,繁荣社区文化
繁荣社区文化,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需要。龙潭社区关工委,从这个认识出发,狠抓了繁荣社区文化的活动。
此项工作,就龙潭社区,确实条件具备,只欠东风。龙潭社区,是前川街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和场所比较集中的一个社区,区总工会大楼与社区居委会相邻。一楼西是“武汉现代英语培训基地”,楼东是“少年儿童书画培训中心”和附设的少年围棋中心;三楼是老年大学、区音乐协会、老年腰鼓队;区总工会门前场地右是“居民健身小游园”,左是“老年门球场”,相邻就是区业余体校,建有健身房和乒乓球训练馆、游泳池,还有建国后政府建设最大的文体广场,场内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这就为龙潭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繁荣社区文化,以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最主要的是协调好有关文化活动场所的关系。在区关工委的支持协调下,龙潭社区关工委,召开辖区内有关区直机关负责人、“五老”代表和有关文化场所负责人协调会,具体研究对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和场所,根据利用、激活、低收费的原则,用好用活文化体育资源。区总工会健身小游园、文体广场等场所,供社区居民无偿使用;区老年大学、现代英语培训基地、儿童书画培训中心、少儿乒乓球训练馆等赢利性场所,适当收取费用,优惠使用。大大地促进了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各种文体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例如,2005年,老年太极拳队、老年腰鼓队在全区比赛中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
这里值得重笔书写的是:每个双休日社区的一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叔叔、姑姑,带着自己的孙子、孩子或留守儿童上英语培训班、书画培训班、乒乓球训练馆,学英语,练书法和绘画。特别是乒乓球馆,爷爷陪儿孙们同台练球,快乐不已。原区委宣传部部长、社区居民代表袁录平老人,不辞劳苦的长期义务在乒乓球训练馆,陪儿童们练乒乓球,见孩子们练球进步快,心里乐滋滋;孩子们称袁爷爷是老教练,越练越有劲,当然球艺进步也快,不少儿童晋升到培训省级运动员儿童组,球艺逾练逾精。如小丁正,在2005年,儿童丁正参加省级儿童乒乓球比赛获第一名。全馆50余名小学生,参加国家少年儿童组比赛,获奖的有20人。现代英语培训基地,在读生20个班级500余名学生,在2005年3月、9月,2006年3月,三次各选送60名学生,参加全国剑桥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100%,优秀率95%。2005年10月,选送13名学生参加武汉市知识工程和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
繁荣社区文化,归结到一点,使龙潭社区充满活力,为创建和谐社区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