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关山街海核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洪山区关山街海核社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东侧,主体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和核动力公司武汉一○五研究所及其家属区构成,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社区居民1150户,居民小组44个,居民3000余人,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同志500余人,未成年人占社区总人数的六分之一。近年来,社区将老少共建与创建文明社区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起来,充分利用辖区科教资源丰富的便利条件,积极开展老少共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活动,从引导社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入手,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适应青少年特点和需求的活动,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中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陶冶青少年的科技情操,为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一、理清工作思路,整合辖区资源,构架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平台。
海核社区关工委一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社区关工委成立伊始,就得到了社区党组织和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区、街关工委指导下,社区关工委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两套班子,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构架起一个完整的工作平台,大力推进老少共建工作的开展。
1、围绕建设和谐社区这个中心开展老少共建工作。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伟大事业,社区关工委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关工委的各项工作,立足社区,与时俱进,做到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和谐社区服务,为加强和改进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服务,竭力打造老有所为、幼有所养、老少同乐的和谐社区。
2、强化社区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社区关工委是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社区各有关方面代表参加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因此社区党支部书记任关工委主任,下设两位副主任,5位委员,七个工作组,涵盖了科技、法制、体育、文化、帮教、革命传统和道德教育七个方面。关工委工作纳入社区整体工作之中,涉及社区老少共建工作的各项工作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需经社区工作会议通过,活动成果列入社区考核的内容,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安排,宣传有声势,教育有效果。
3、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辖区内的两个大单位七一七研究所、核动力公司一O五所均属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高科技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各类高级技术人才汇集。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社区关工委与单位按照“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同平安,共建文明,共促繁荣,共求发展”的原则,携手开展共建活动。它们除了将本单位的科教、文体设施免费向社区青少年开放外,还为社区关工委提供经费和人员支持,七一七所党委书记金正志同志亲自出任社区关工委的名誉主任,使得社区具备了开展共建活动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社区青少年集中就读的鲁巷小学和鲁巷中学,社区关工委同学校建立了联络制度,形成了社校互动的工作机制学生在校情况跟踪,使得社区和学校双方能够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多种需求和动态。有了辖区大单位和周边学校的通力协作,社区关工委开展工作如虎添翼。
二、创新共建载体,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网络。
一是开辟了三个活动阵地。社区关工委开辟了社区论坛、社区宣传栏和社区青少年学校三个活动阵地,作为开展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抓手。社区论坛侧重思想交流,通过引导青少年与“五老”交心谈心,了解和解决青少年思想上的症结;社区宣传栏侧重知识宣传和信息介绍,通过宣传最新的科技知识,引发青少年的求知欲;社区青少年学校侧重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三个阵地分工协作,围绕共建和谐社区这一主题,携手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
二是建立了三支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社区关工委和团组织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年龄层次和主要服务方式的不同,建立起三支志愿服务队伍:社区“五老”队伍,以社区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为主体,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由团组织负责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周边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为主体,为青少年开展文化教育、时事教育和实践教育;还有一支由社区在校小学生组成的“十不行为纠察队”队伍,监督社区不文明行为,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是健全了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社区关工委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做起,通过与周边中小学校建立联络机制,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双向三方沟通的工作模式,做到阵地共用、信息共享。社区不定期举办老少共建座谈会,邀请部分“五老”参加讨论,共同服务于老少共建科普文明社区这一主题,生动体现了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巨大功效。
三、因地制宜,凸现特色,抓实老少共建科普文明社区工作举措。
海核社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科技资源丰富,我们也始终围绕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爱好和情趣,增强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社区青少年学校开设了各种专题科学知识讲座,指导青少年组成了各种相应的兴趣小组。我们还组织社区青少年参观武汉植物园、地大博物馆、地大化人林、民大博物馆等 科技场馆,开展航模比赛、书画竞赛、英语口语竞赛,举办趣味运动会,通过种种形式和工作举措拓展社区青少年视野,将科普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融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也融入到社区居民的心中。
此外,我们还不定期邀请著名的科技工作者为社区青少年进行讲座。如:邀请曾受江泽民同志接见的“两弹一星”专家季必达同志为社区青少年讲授天文导航的技术原理以及它们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邀请著名潜望镜专家张坤石为社区青少年介绍海洋、舰船、飞机、海岸线、天文、地理等知识,以及它们各自在商务、运输和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讲座溶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投影仪、微机等声像设备展示大量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内容通俗易懂,信息量大,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海核社区形成了一种人人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社区青少年主动要求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他们还自发的利用课余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科技小技能的交流和运用。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和探究使他们能够极大的调动起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型,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自律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大力开展主旋律教育、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老少共建工作全面推进。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在社区青少年中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老少共建工作的开展,社区关工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主旋律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老少同德,齐唱精神文明赞歌。在海核社区“五老”的育人优势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社区关工委革命传统工作组网络了一批亲身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同志定期为青少年讲述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抗击侵略的故事,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教育当代青少年珍惜生命,爱惜光阴,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此外,结合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举办社区歌咏比赛,鼓励青少年学唱革命歌曲,感受革命精神;结合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我们举办相关主题的社区论坛,引导青少年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结合“八荣八辱”宣传活动,我们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讨论,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荣辱观,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社区。
老少同学,共促素质提高。结合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社区关工委鼓励青少年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社区青少年学校开设了各类培训班和兴趣小组,如书法班、绘画班、围棋班、桥牌班、游泳班、舞蹈班等。这些培训班既是社区青少年求知的乐园,又是“五老”一展所长的舞台,在英语班和电脑班还常常可以看到青少年与老同志共桌而学的温馨场景。关工委法制工作组主讲的青少年自护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也深受社区青少年的喜爱。此外,社区关工委专门开设了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老少同乐,同塑社区文化生活。为了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课外文化生活,社区关工委举办了多次老少同乐会,引导社区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例如:自2004年开始举办的“社区在我心中”书画、摄影作品展,已成为社区青少年展示书画成果的舞台;一年一届的社区趣味运动会更是吸引了众多社区青少年家庭争先参与。
老少协力,共享劳动光荣。引导社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是青少年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发动青少年组成假期“十不行为纠察队”,在社区内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小小纠察员们义务看护社区绿地,向社区居民宣传“十不行为规范”,监督不文明行为。社区全体居民不分老幼,集体参与打扫楼道门栋卫生、清除楼道杂物、清除“牛皮癣”等活动,其乐融融。
老少齐心,同助弱势青少年。社区关工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和公德心。我们组织社区青少年参观乡镇、农村的劳作过程,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开展城市与农村小朋友手拉手活动,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在社区每年开展的捐赠活动中,许多社区青少年捐出了自己的文具、书籍、衣物和零用钱,用以帮助社区结对乡村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