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一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级关工委的重大责任。作为基层的社区关工委,几年来,我们针对孩子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以社区青少年学校和红领巾实践基地为平台,以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每个阶段出现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为载体,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正气、走正道、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2年,获得了由团中央等六部委授予的“全国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光荣称号。
一、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
本社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居民楼52栋,常住户1932户,常住人口5996人。其中:青少年722人(小学在读生54人,初中、高中、中专、职高373人,大学、硕士、博士188人,已就业青年139人,待业青年18人,包括残疾青年5人,残疾少年1人)。
2、文体娱乐设施:
社区内有室外中心广场700平方米,健身器材运动场所2处400平方米,运动器材16件,蓝球场200平方米。有室内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室藏书7000余册,有各种球类、(包括蓝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棋类(包括象棋、围棋、球子棋)供孩子们使用。
3、青少年组织网络:
①社区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员158名(含“五老”队伍)。
②社区青少年学校(被市里验收)。
③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
④社区红领巾实践基地(与七里小学共同创办)。
⑤社区大学生服务基地(与江汉大学共建)。
4、青少年志愿者队伍:
①“五老”志愿者78人。
②青少年志愿者68人。
二、主要作法:
(一)整合资源,探索青少年教育新途径。
青少年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根据青少年的活动特点,社区应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体,我们根据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空间和规律,整合辖区教育、司法、“五老”资源,在青少年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1、以社区为依托,“三位一体”(学校、家长、社区)协作教育效果明显。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良好教育,我们周边几个社区与七里小学(本社区内)共同建立了“三位一体”协作教育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指导下,三年来,开展“教育承诺”开放日、“社区文明公约”承诺活动、“红领巾服务站”行动等,每次协作教育活动都由学校和社区共同组织,且社区对每次教育活动都做到了活动前有计划、有安排,活动中有领导、有组织,活动后有记载、有总结、有情况反馈。通过“三位一体”协作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教育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如今,在孩子们中乱写、乱画的行为没有了,破坏绿化,不规范使用运动器材的行为杜绝了,打架斗殴的行为已遏制了,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风气正在形成。
2、以法律学校为载体,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平台。
一是与时俱进,构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新格局。本社区的青少年法律学校于200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该学校当时得到了街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本社区的青少年法律学校聘请了“全国法官十杰”银槌奖、“武汉市十佳法官”、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区法院少年庭法官邱建军、区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庭长刘跃昌、街司法所所长、街派出所所长、街党工委书记及七里一村社区离退休老党员、老劳模、老干部、老工人,担任该校辅导员,进行分工排课,制定教育计划,以贴近党的中心工作,贴近青少年成长需求,贴近社区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训、教育和维权服务相结合,法律课堂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三贴近”、“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从而,使青少年的教育、服务、维权变“无形”为“有形”。
二是以法育人,教育青少年遵纪守法。“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孩子们的心灵需要净化,孩子们的思想需要正确引导,长期以来,我们利用青少年法律学校“这一特定课堂”,聘请法官、律师、“五老”人员为社区青少年传授法律知识,通过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系列法律知识讲座,并以《青少年如何面对世纪挑战》、《国旗在我心中》为主题,在青少年中广泛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孩子们自觉守法、懂法、用法。社区多年来没有出现一名违法犯罪青少年。
加强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抵御不良诱惑。信息社会虽然给人们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想象,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诱惑和负面影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少数难以自控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可以不吃不喝,将过早的钱拿去上网;有的还不顾家长的艰辛偷偷拿钱去上网,因为上网,也不顾家长的牵挂整夜不回家,例如:一名15岁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迷恋上网,由优生变成了差生,使他年过半百的单亲母亲伤心欲绝。社区关工委主任徐菊英得知该情况后,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帮助这个孩子认清沉迷于上网的危害性,教育、引导他应以学习为重,帮助他找准人生的坐标,希望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做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男子汉。同时,徐主任情理并重,经常上门问寒问暖,每年大年初一为其送去压岁钱,通过一帮一、心贴心的教育,使他逐渐改掉了无节制上网的恶习。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抓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开展活动是最直观、最生动、最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寓教于乐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近几年来用心抓了如下活动:
1、利用有利时机,组织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每年的两个假期是孩子们在家里也就是在社区呆得最长的一段日子。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们的时光不知如何打发,也担心孩子们会在假期出问题,孩子们因家长无暇顾及,便三五成群上网吧、游江河、有的无所事事。为了使孩子们假期里学习、生活、娱乐、社会实践四不误,社区利用假期这一有利时机,以老带小,老少结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假期活动。
一是组织社区与小学生的对话会。针对部分小学生平日里在社区公共环境乱写、乱刻、乱画和乱攀文化长廊、损坏宣传牌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办了老少对话会,对话中社区主任向50名小学生讲述了社区的规模、建设、管理、压力及难度,对话活动采取互动的方式,请孩子们提建议、提要求,讲他们各自争当“新三好学生”的打算。通过对话沟通了老少的心灵,孩子们纷纷表态今后一定关心社区、热爱社区、爱护社区的一草一木和公共环境,会后大家还交来了争做文明小公民的决心书。
二是组织老少同台讲法活动。2005年暑期,我们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律知识讲座,由街司法所所长黄太汉和本社区华工大法律系学生邵林,在同一个讲台上分别讲了《青少年维权》和《健康上网》,课堂上还就一些青少年应掌握的法律知识搞了现场有奖问答,大、小同学们集聚一堂讲法、学法,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使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律知识课。
2、开展形式多样的“我爱我家”社会实践活动。社区组织老少共同开展“绿色、生命、环保”、“感恩教育行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拒绝黑巴健康上网教育活动”、“火灾逃生演练活动”……这些活动都做到了“心贴心”、“手把手”,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思想、长知识、增见识、学技能,深受他们的喜爱。其中有3次活动得到了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楚天金报的现场采访并报导。
(三)净化环境,尽心尽力为青少年服务。
为了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我们做到了:
一是营造校园内外育人环境。按常规社区居委会为辖区内的单位服务应该是有偿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近4年来我们做到了心甘情愿地为七里小学和晨光幼儿园义务打扫校园周边的环境卫生,并长期义务为幼儿园周边剪树枝,除杂草,清杂物。在“883”创建期间我们安排了30余名劳动力,对幼儿园周边的树枝、垃圾进行了修剪和清理,居委会还出资聘请专人长年为小学门前和幼儿园周边进行保洁,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干净、整洁的校园外围环境,使学校、幼儿园变成了辖区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集中力量打击学校周边恶势力。2004年社区居委会、警务室时常接到家长和学生的反映说:“七里小学周边有几个中年男女经常在学校盗窃,有时向小学生擂肥”,接到举报后,社区居委会、警务室十分慎重,经多次研究,并进行了认真组织布控,在当时安排了安保队员不着装布控,还安排了“五老”人员协助巡岗,及时与学校、家长、学生通气,经过40余天保安队员、“五老”人员的不间断巡岗、布控,终于在一天放学时现场抓获了几个可疑的人,经公安部门审查,破获了一起在琴断口街、五里墩街一带的以偷、抢、擂肥为主的犯罪团伙。这一犯罪团伙得到了公安机关应有的打击,七里小学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德育人,依法维权,优化环境,为辖区内和辖区外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扬起前进风帆,营造了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教育工作方兴未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的标杆,使“五老”和青少年牢记“八荣八耻”基本内容,理解“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熟知“八荣八耻”行为规范,以实际行动弘扬真善美,鞭鞑假丑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