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五老”进校园 当好辅导员
来源:
更新时间:2010-01-16
汉阳区翠微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汉阳区翠微街地处钟家村闹市区,占地1.9平方公里,街辖8个社区、7所中小学,14763户,45092人,其中老年人6670人,未成年人7860人。在街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我们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老少共建活动,使我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出“社会参与,校社联手,一班一员”(即“五老”德育辅导员)的工作格局。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街工委、办事处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将三项工作纳入街目标管理,加强领导,分工负责,以此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进行。
1、强化领导,健全网络。为了使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街工委书记挂帅指导,工委分管领导亲自审查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指导各环节的工作,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社区、家庭进行调研,征求意见,使“五老”进校园工作更能贴近青少年的实际。各社区明确了一名有经验的群干负责关工委的工作,各学校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同街道和社区密切联系,在我街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社区、学校共同抓的工作网络,为切实做好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建立队伍,明确任务。为了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覆盖面,我们在社区组成了老干部、老红军、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为成员的“五老”道德教育队伍,进校园,入班级,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辅导,引导青少年开展学习“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行活动。
3、组织培训,增强能力。为了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教育辅导水平,我们对“五老”队伍进行了学习培训。组织学习中央8号文件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武汉市教育局提出的“新三好学生”教育评比标准。首先帮助“五老”队伍提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要求他们要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指示精神中体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紧迫性,要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高度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帮助“五老”队伍提高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方法。青少年正是思想活跃期,辨别力较差,容易在思想道德上出现偏差,我们要求德育辅导员一定要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教育活动,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善于在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促进步,促成才。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2004年,全国少工委、中关工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少工委、关工委在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五老”成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发挥他们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学习文件,我们得到启示:必须充分发挥个性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找准切合实际的结合点,不仅能把关工委的工作抓好抓实,而且能使我街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具特色。在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们街关工委开展了“五老”进校园,老少共建道德文明的活动。
一是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突出“一班一员”特色。我们翠微街处于汉阳老城区繁华的中心地带,街辖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1.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7所在小学,既有百年老校,又有新建的民办学校,为我们抓好青少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区级机关、团体及其宿舍也云集于此,居住在这里的“五老”多,素质高,群众关系好,又有关心下一代的愿望和热情,使我们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街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少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老少共建”的专题座谈会,邀请了区教育基础教育科科长,各中小学主管德育的校长、团委书记和大队辅导员,以及各社区关工委负责人共同探讨老少共建道德文明的问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街道、社区和学校联手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充实和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量,丰富和拓展了学校教育内容和领域,而且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并经多次研究,形成了“组织‘五老’担任社、校德育辅导员的实施方案”,由街道负责抓组织协调,安排社校对口联手负责实施。我们在8个社区中广泛发动“五老”人员,挑选了一批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有丰富经验的“五老”人员80名,除毕业班外,按“一班一员”(即每班一名“五老”德育辅导员)的要求,定点挂校,定班到人,协助班主任和团队干部开展学生的德育辅导活动。“五老”进校的第一天,学校还举行隆重仪式为老同志们颁发了“德育辅导员”的聘书,带上红领巾。老同志高兴地说:“红本本虽小,担起的责任却重大”。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优势,突出抓点带面特色。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作法,以朝阳社区为试点,并派青教干部蹲点,狠抓了朝阳社区与翠微路小学的共建活动。共建方案、工作方式、教育内容、活动的开展,首先从朝阳社区入手,将教育效果好的内容和方法向面上的7个社区推广辐射,7个社区在推广的同时,结合各社区的实际再进行创新,使“五老”进校园的活动更富有特色。
三、活动丰富,效果明显。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充分挖掘潜能,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关爱平台,切实开展活动,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1、切实开展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把好学生思想关。在“五老”进校园、入班级之初,学生不理解,认为爷爷奶奶的到来是对同学们不信任,是来监督他们的,为了扭转孩子们的这种思想,“五老”辅导员集体研究,商量对策,决定从交朋友入手,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逐步与同学们建立了感情,只有与同学贴近了,才能了解和懂得孩子们的心声。69岁老党员李彩臣同志,退休前是汉阳区医疗器械厂厂长,他结对的是翠微路小学五年级二班,他一有机会就找同学们谈心,鼓励他们争做三好学生,还利用节假日,自己掏腰包带学生到公园里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同学们对李老产生了好感,并亲切地喊他为老爷爷,也愿意将“小秘密”掏了出来,哪个同学爱上网吧玩游戏、哪个同学爱打架、哪个同学不尊重长辈、哪个同学不爱学习、经常抄别人的作业等等。李彩臣同志心里有数以后,将情况一一向班主任老师反映,并找这些“顽皮”学生谈心,经过老师和李老一段时间的帮助后,使那些“顽皮”的学生逐步懂得了礼貌待人,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得以改正。“五老”人员不仅在德育上是辅导员,而且在学习上给予辅导,使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老师、家长都十分满意。由于时间长了,家长对“五老”人员也熟悉了,家长只要发现小孩有点不对的苗头,就请“五老”人员上门做工作,帮助小孩及时修正思想偏见,消除不当心理,使“五老”进校园、入班级,还走进了家庭,不仅深受老师和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增添老同志的乐趣,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增强了当好“五老”德育辅导员的信心。在组织“五老”进学校的同时,社区也开展一些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活动和解答青少年朋友心中疑惑不解的活动,在朝阳社区我们开展了少年儿童才艺展示比赛,有比缝扣子的、有比穿衣服的、有比刨黄瓜的等等,通过生活能力的展示,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自己动手的兴趣,在给孩子们营造自己动手能力氛围的同时,要求家长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在琴台社区我们请“五老”代表与同学们对话互动,让小朋友提出社会上一些不理解的问题,“五老”代表进行解答,“五老”代表再问小朋友是怎样想的。通过这种形式,使小朋友既了解了老一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明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解问题。
2、紧扣时代脉搏,教育青少年明荣知耻。2006年3月“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这不仅为关工委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开展“老少共建”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内容。深化了内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而且是对从事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五老”队伍提出了要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践行的高要求,要特别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这项工作,要为青少年作表率,用人格的魅力去影响青少年,进一步发挥老同志在教育老少年中的承传、引导、关爱和保护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环境。因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绝对不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他用了“特别”两个字,“特别”就是重点,“特别”就是重要,“特别”就一定要做到、做好,取得成效。我们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优势,组织老同志们担任德育辅导员。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这正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我们德育辅导员队伍中,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有企业退休的老厂长,有政府部门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把掌握的学生思想动态和校外表现,及时向老师们提供信息,配合老师们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他们用各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讲战斗故事。社区还同学校一起组织“八荣八耻”座谈会、文艺晚会,进一步将“八荣八耻”活动引向深入。退休老党员张晏生将“八荣八耻”编成湖北道情,使“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俗易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3、“五老”进校园,促进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五老”进校园是我们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武汉晨报》、《楚天金报》等多家媒体对“五老”德育辅导员进行了报道。组织“五老”担任德育辅导员,既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量,又丰富了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既有利于教师用更多的精力抓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密切了学校同社区的联系,同时也给老师和“五老”人员提供了一个开展德育工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做细、做深、做新、做扎实。“五老”人员的辛勤劳动,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对青年教师也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五老”人员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了家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家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我街在“五老”人员帮教的11名“问题青少年”中,有10名没有重新犯罪的现象。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德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由家庭延伸到社会,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知荣辱、树新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