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发挥老少作用 共建和谐社区
来源:
更新时间:2010-01-16
青山区钢花村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钢花村街道位于青山区西南部,街辖面积1.72平方公里。有14个社区,居民23693户,人口80127人,其中青少年20458人。
近年来,我街关工委按照市、区委的指示和关工委的要求,围绕全街大局,把握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整合辖区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坚持面向社区抓基层、打基础,充分挖掘和激活了辖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五老”的教育优势和作用,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的学习教育活动,推动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发展和完善,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把关爱、救助、帮教落实到位,使全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全街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努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做到“四抓四提高”。
一、抓机制,提高部门的整合力
关心教育下一代,培养祖国合格接班人,是各级党组织的紧迫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街党工委从抓组织和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班子,强化职能,健全网络。每逢街领导班子和部门人员调整,我们都及时对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补充,一些有特长、有经验、有爱心、有责任感,特别是将有教育专业水平的老同志、老领导聘选进工作班子。广泛动员辖区上上下下的组织和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是明确职责,整合力量,齐抓共管。每年街道都将关心下一代工作都纳入相关科室目标,明确科室职责,工作中着重抓青教办、团工委、妇联、工会、文明办、计生办、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等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经常沟通情况,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工作,使全街的关工委工作有了具体的抓手。
三是建章建制,明确任务,严格考核。首先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召集各社区关工委主任、副主任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总结安排工作、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其次建立工作制度。街党工委每半年开一次会,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各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每双月举行一次讲师团辅导员联系会。再次建立评比制度。今年我们按照区关工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二级目标管理,与街道其他工作同部署,年底同考核、同评比、同总结表彰,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抓基础,提高关工委吸引力
抓好基层工作至关重要。街党工委紧紧抓住三个方面建设不放松。
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我们把社区和学校关工委的组织建设作为党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社区和辖区6所中小学校的关工委组织要健全,要明确责任人,要经常性开展工作,活动有自己的特色。在工作衔接中,街道社区主动联系家庭,经常沟通学校,形成“三位一体”。
二是抓载体建设。按照区关工委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的要求,注重三个结合。结合“手拉手,心联心,老少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结合社区建设883达标活动;结合“五个一百”、即:百名教师,百名政法干部、百名科技干部、百名文艺骨干、百名离退休干部进社区,街道、社区、学校、企业联动,从共建“绿色文明社区”、“道德文明社区”、“法制文明社区”、“科普文明社区”、“爱心文明社区”五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教育,从思想道德上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三是抓阵地建设。以创建关工委组织“八有”(即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氛围、有图书、有电教器材、有活动记录、有实际效果)达标活动为抓手,去年,通过多方协调,促成武钢和区、街共投资20余万元,在118社区建成面积达200平方米的社区多功能活动中心,创立了钢花村街第一个社区青少年示范学校,使辖区青少年增添了开展活动的场所。街关工委充分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先后与武钢工会文体部121艺术中心和武钢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手开展共建活动,创办了社区青少年学校,无偿提供阅览室、教室、文化广场等场地设施,用于社区开展青少年教育、市民培训、文化体育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作法和经验在全国《精神文明报》刊登,肯定为“建立辖区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在883社区达标中,修建了38处共2万余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配置了153套健身器材,这些活动场所的开辟,使辖区青少年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减轻了黄赌毒等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侵害。
三、抓载体,提高关工委影响力
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一个国家,一代青少年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街党工委要求各社区关工组织要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好主旋律教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结合一社区一特色的建设要求,各社区关工组织紧紧结合社区特点着重抓好六个方面活动。
1、抓创新活动,拓宽思路,显特色,开拓社区关工委工作新天地。创立了119社区党员义务网吧巡逻队和“四点半学校”、“121社区市民道德档案”、“121家庭科普馆”、“118社区青少年示范学校”等富有特色的活动阵地,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2、抓读书活动,学习科学,读好书,培育合格接班人。十四个社区和五所学校的图书室向青少年学生开放,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举办少年儿童讲故事、写文章、谈体会,参加征文、知识抢答竞赛、“讲文明,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等活动,今年仅参加讲演的少年儿童就有480多人次。如青翠苑社区开展以“与爱同行、快乐成长”为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爱国主义书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118社区青少年学校组织80多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以“听故事、献爱心、读好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来社区老党员高宗环讲他担任周总理办公室发报员期间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的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还开展“让爱心飞扬”募捐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他们的零花钱捐献给慈善超市,有5名同学上台演讲,交流自己在暑期参加读书和社区公益活动的心得体会。121-2社区举办了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区——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日活动。组织学生到“五老关爱辅导员”马老家参观“动物标本展”,马老的“家庭科普馆”里收藏了几百种动物标本,那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珍奇动物标本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使他们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做新时期好少年”系列活动,将社区、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发布“‘八荣八耻’从我做起”倡议书,动员同学们绘制“八荣八耻”宣传小报,邀请家长、社区居干参加“八荣八耻”主题班会,共同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3、抓“四爱”活动,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营造健康向上氛围。暑假时间长,街关工委周密部署,各社区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老助残”等道德规范教育,2005年我街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延安精神进社区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全天候”关爱青少年成长,让学生在社区是好市民、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请老干部、老红军、老模范、老党员为同学们作报告,如120社区为使青少年直观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社区“五老”志愿者拿出家中珍藏的新中国开国“大元帅”像章,向同学们展示,给同学们讲解革命历史和新中国发展历程,使青少年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如 111社区组织45名少先队员认真听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退干部张银忠爷爷讲“红星照我去战斗”、“革命到底志坚定”、“我的一生交给党”、“笑洒热血为革命”四部分革命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感染了青少年,并语重心长的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这堂课使同学们深受教育。武汉电视台教育频道也进行了报道。
在深入开展“清洁钢花,美化家园”活动中,街关工委组织辖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大手拉小手”倡导文明新风,各社区利用暑假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我爱门前一棵树”、“给小树松松绑”、“我爱门前一条路”等活动,强化了同学们的环境意识,自觉地维护和美化家园的环境。
街关工委结合“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了“普法夏令营”活动。110、114、120等社区分别请辖区户籍警官和交通大队退休干部给同学们上法治教育和交通安全课。110社区邀请辖区特派员为同学们进行“运用法律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法制自护教育。
4、抓爱心活动,明确对象,指定专人,确保特困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利用两假,各社区都成立了“送温暖”小分队,青少年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有的看望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上门慰问军烈属,并赠送了礼品,写慰问贺卡达几百余封。这些活动培养了青少年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街计生办、妇联、青教办都选十户最困难的家庭儿童送钱、送物,各社区普遍开展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他们体会到党的温暖和大家的关怀。
今年初,钢花村街关工委结合“察民情,办实事”主题活动,在街机关全体干部中开展对特困家庭青少年学生对口帮扶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29名特困家庭青少年进行了“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并规定每逢学期开学前,必须上门帮扶,全年已为29名特困家庭青少年家里送去了近6000余元的现金和学习物品。
5、抓整治活动,高标准、严要求,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按照全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街办事处成立了以街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街办事处副主任为副组长,青教办、综治办、组宣科、派出所、工商所、城管科、城管执法中队、文体站、学校、社区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六所学校的整治工作专班,针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列出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按整治时间表,逐一进行落实,确保了整治工作达到规定要求,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6、抓帮教活动,爱心接力,专人负责,引导帮助问题少年奋发向上。青少年可塑性强,正处于一个未成熟的年龄,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近几年,街关工委坚持做好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工作,对这部分青少年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在对问题青少年的包干帮教上,街青教办、妇联和综治办等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了有效手段,对19名问题青少年分别组织了三人帮教小组,即在每个社区由一名青教干部、户籍民警(或特派员)、门栋组长组成三帮一小组,定期上门询访,并做好询访记录,平时门栋组长巡查,经常性地找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觉地按行为规范办事。到目前为止,这19名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转变。
四、抓服务,提高“五老”向心力
关工委组织的主体是广大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劳模,这些老同志具有“政治、威望、经验”优势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辖区内有很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他们乐意帮助党和政府做工作,可以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不可取代重要力量。街道党组织为了让他们心情愉悦地做好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一是在政治上多关心。为有效发挥关工委作用,我们首先是依托社区党组织畅通与老同志的联系渠道。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使老同志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区委的中心工作,以及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紧紧围绕街道、社区大局来进行。街道、社区有大的活动,都邀请老同志参加,为老同志参政议政搭建平台。每次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都要组织老同志进行座谈,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要求。这次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又建立了与退休干部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加强了与老同志的联系和沟通,去年以来先后召开了 6 次对话会。二是在生活上多照顾。我们非常注意关心关工委的老同志在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执行《与退休干部定期通报情况制度》的同时了解老同志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展开走访慰问活动。三是在工作上多协调,多支持。街道党工委要求各工作部门和群众团体对青少年工作的安排要及时向关工委通报,共同协商,满腔热忱地支持关工委工作。
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家兴,近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街道党政领导和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纳入日程,摆正关系,抓住重点,分类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就能够有成效,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