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决算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决算专栏

2017年度共青团武汉市委部门决算

来源: 更新时间:2018-10-26

 

   

 

第一部分  共青团武汉市委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三、部门人员构成

第二部分  共青团武汉市委2017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1)

二、收入决算表(2)

三、支出决算表(3)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4)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5)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6)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7)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8)

    第三部分  共青团武汉市委2017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九、关于2017年度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十、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2017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共青团武汉市委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团市委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武汉市的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在中共武汉市委和共青团湖北省委的领导下,依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团的代表大会决议,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团员青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适合青少年特点、健康有益的活动,全面推进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负责全市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参与制定并实施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参与协调处理各种与青少年利益相关的工作;负责全市共青团系统外事工作和青少年对外交流工作;指导和帮助市青联、市学联、市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承担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的日常工作,指导全市性青少年社团组织的工作;负责全市团的组织建设,协助党组织管理、培训、选拔、使用团干部;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从决算单位构成来看,共青团武汉市委部门决算由纳入独立核算的单位本级决算和5个下属单位决算组成。其中:行政单位1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个。

纳入共青团武汉市委2017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委员会团校

2.共青团武汉市委青少年新闻中心

3.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

4.武汉青年创业中心

5.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含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三、部门人员构成

共青团武汉市委总编制人数115人,其中:行政编制49人,事业编制66人。在职实有人数67人,其中:行政36人,事业31人。

离退休人员15人,其中:退休15人。

 

第三部分  共青团武汉市委2017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7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度收、支总计6,621万元。与2016年相比,收、支总计各增加2,766万元,增长71.75%,主要原因是项目经费增加,如光谷青年之家购置经费2000万元、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公务员大赛101万元、“新青年下乡”活动经费160万元等

1:收、支决算总计变动情况

二、2017年度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7年度本年收入合计6,62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175万元,占本年收入78.16%;事业收入45万元,占本年收入0.68%;经营收入829万元,占本年收入12.52%;其他收入572万元,占本年收入8.64%

2:收入决算结构

三、2017年度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7年度本年支出合计6,47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82万元,占本年支出30.63%;项目支出3,802万元,占本年支出58.75%;经营支出687万元,占本年支出10.62%

3:支出决算结构

 

四、2017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7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5,175万元。与2016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2,073万元,增长66.83%。主要原因是项目经费增加,如光谷青年之家购置经费2000万元、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公务员大赛101万元、“新青年下乡”活动经费160万元等

4: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总计变动情况

五、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7年度财政拨款支出5,170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79.89%。与2016年相比,财政拨款支出增加2,068万元,增长66.67%。主要原因是项目经费增加,如光谷青年之家购置经费2000万元、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公务员大赛101万元、“新青年下乡”活动经费160万元等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2017年度财政拨款支出5,17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3,412万元,占66.00%;教育支出1,328万元,占25.69%;科学技术支出24万元,0.4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5万元,占3.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万元,占1.3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7万元,占1.68%;住房保障支出86万元,占1.66%

(三)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度预算为5170万元(包括年初部门预算、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上级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及年初结转和结余资金等),支出决算为5,1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其中:基本支出1,826万元,项目支出3,344万元。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光谷青年之家购置经费1700万元,主要成效:在东湖高兴区光谷智慧园购置光谷青年之家房产,整合全市共青团和青年资源优势,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为核心,积极助推“创谷计划”和“城市合伙人”发展,打造覆盖团组织管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企业孵化、志愿服务、交友联谊、维权服务等服务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体系,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建功“十三五”;政府十件实事-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239万元,主要成效:解决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寒暑假期间,共开办青少年社区托管室206个,全年共开展各项特色活动近1.2万项,服务青少年超过28.3万人次。满足了双职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托管难题,为青少年寒暑期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青年下乡”活动经费140万元,主要成效:组织107个班级形成107支服务队,与蔡甸、江夏、黄陂、新洲区107个村(社区)结对。截至 12月底,12760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入户6638家,进企业20多家,开展各类活动1437场;武汉青少年教育经费235万元,主要成效: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网络安全活动10000场次,购买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公益服务项目20个,开展面对面主题活动1次, 12355服务台建设,组织培训基层青教干部、青教辅导员、青少年事务社工200余人次;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经费400万元,主要成效:开展中国梦学习宣讲教育。组织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四进四信”、“青年讲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198场次,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革命传统教育周”等主题教育活动2836余场;开展6场“月末音乐会”, 组织全市2万余名青少年共同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伴成长”红色主题读书会、故事会以及经典诵读、图书漂流等活动,在“双百场演出进校园”活动中采购《地下河》、《闯党兔之嘻哈运动会》《课本奇妙夜》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武汉城市特点和青少年社会教育意义等丰富内容的儿童剧,在全市150所学校上演,实现60万人次的收视(看)群体。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年度预算为3,411万元,支出决算为3,41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2.教育支出()年度预算为1,328万元,支出决算为1,3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3.科学技术支出()年度预算为24万元,支出决算为2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度预算为165万元,支出决算为16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度预算为68万元,支出决算为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年度预算为87万元,支出决算为8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7.住房保障支出()年度预算为86万元,支出决算为8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0%

六、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7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1,826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455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其他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退休费、生活补助、医疗费、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物业服务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经费370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费、维修()费、 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税金及附加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

七、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公”经费的单位范围

共青团武汉市委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预算安排“三公”经费的单位包括共青团武汉市委本级、下属3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及1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7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年度预算数为45万元,支出决算为9万元,为预算的20%,其中:

1.因公出国()费用支出决算为2万元,为预算的11.11%,比预算减少16万元,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严规范干部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

2017年因公出国()团组1次,1人次,实际发生支出2万元。其中:住宿及餐费0.86 万元、旅费 0.67万元、杂费0.47万元。主要用于应台湾中华华夏农经文化促进会邀请参加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团组1个、1人次,就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农产品运销机制、农产品深加工等进行了分享探讨,增进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为5万元,完成预算的31.03%;其中:

(1)本年度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6辆。

(2)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万元,为预算的26.32%,比预算减少13万元,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缩公务用车运行经费,减少不必要开支。主要用于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其中:燃料费1万元;维修费1.5万元;保险费2.5万元。

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2万元,为预算的25%,比预算减少6万元,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接待开支。主要用于外省市团组织来汉调研及日常接待工作等。

2017年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开支公务接待2万元。其中:外省市交流接待2万元,主要用于外省市团组织来汉调研及日常接待的接待工作14批次179人次(其中:陪同44人次)

2017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2016年减少4万元,降低30.77%,其中:因公出国()支出决算减少1万元,降低33.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减少4万元,降低44.44%,公务接待支出决算增加1万元,增长100.00%。因公出国()费用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严规范干部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按照全市公车改革的要求,规范了公车使用和管理,公务接待支出决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来外省市团组织赴汉交流调研活动增加。

八、2017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

2017年度共青团武汉市委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

九、关于2017年度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共青团武汉市委组织对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共涉及项目8个,资金3802.6万元。组织对5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资金3802.6万元。从绩效评价情况来看:2017年,团市委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承担的市级推动发展绩效管理目标8项指标,均按绩效管理目标要求全面完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簿及原始凭证齐全,账实相符,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了财务收支状况,较好地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规定,在资产管理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了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资料保存完整,固定资产全部在使用,固定资产利用率为100%2017年度预算收支符合国家有关预算和财经法规的规定,会计处理符合会计法、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切实做好了本部门预算编报的组织工作并严格执行。

()绩效自评结果

共青团武汉市委今年在市级部门决算中反映所有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不包括涉密项目)。

共青团组织建设及新媒体建设工作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33万元,执行数为3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有效推进“千名群团干部下基层”工作,全市各级团干部共走访基层团组织4939个,访谈青年3.7万余人,结交青年朋友5万余人,为基层青年办实事1162件。;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服务党建,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培育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团组织示范点100家,2017年全市新培育两新团组织示范点137家。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项目绩效目标还不够细化,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下一步改进措施:改进预算编制,根据团市委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项目目标,注重项目过程管理。

光谷青年之家购置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101.44万元,执行数为2101.4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结合光谷地区实际和青年特点,统筹整合全市党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资源,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为光谷地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帮困和培训等服务,实现青年需求与共青团服务项目和社会服务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促进服务青年和青年接受服务的便利化。发现的问题及原因:绩效目标的可量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下一步改进措施:完善项目制度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制定我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各资金使用部门严格执行,逐步推行项目资金评审制度。

政府十件实事-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39.01万元,执行数为239.0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寒暑假期间,共开办青少年社区托管室206个,全年共开展各项特色活动近1.2万项,服务青少年超过28.3万人次。满足了双职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托管难题,为青少年寒暑期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现的问题及原因:职责和管理内容还不够明确,未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项目管理办法。下一步改进措施:完善项目制度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制定我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各资金使用部门严格执行,逐步推行项目资金评审制度。

志愿者和谐行动活动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48.83万元,执行数为48.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围绕武汉“志愿者之城”建设,加大《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宣传力度,持续推动“全团入志”工作;二是完善全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和“志愿时”认证机制,广泛开展“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关爱农民工子女、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东湖绿道、春运保畅等志愿服务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135.98万小时。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部分项目实际支出和计划工作内容关联性不强,未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门项目管理办法。下一步改进措施: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努力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思想引领及青少年活动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14.52万元,执行数为14.5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举办“青春喜迎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5300余场,累计58万人次参与;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和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聚焦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等重点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项目绩效目标还不够细化,绩效目标的可量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改进措施:细化项目绩效目标,完善项目制度建设。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13.19万元,执行数为13.1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结合全市“双创”工作重点,培训创业青年2058人次。扶持青年在汉创业项目208个。深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累计开展青工技能培训28071人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管理方式过多注重结果。下一步改进措施:改变只注重结果的管理方式为过程、结果及效益并重的管理模式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1.82万元,执行数为21.8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命名市级示范性青少年空间120家。开展高等学校毕业生成长导航、职业规划辅导活动30场。举办大学生招聘、进城务工青年岗位供需见面会等就业活动10场。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下一步改进措施: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努力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团市委(事业)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全年预算数为718.92万元,执行数为718.9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产出和效果:一是依托团市委全年规划及基层培训需求,面对基层团干,培训约1000人次,每期班平均3-7天,在市属高校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培训800人次;二是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空间建设;对基层青教干部、青教辅导员、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培训,开展青少年维权及维权宣传活动,利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三行两课系列活动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三是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网络安全活动10000场次,开展面对面主题活动1次,12355服务台建设,组织培训基层青教干部、青教辅导员、青少年事务社工200余人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存在项目经费调整幅度过大的现象。下一步改进措施:改进预算编制,根据我委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注重项目过程管理,明确工作流程。

(共青团武汉市委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见附件)        

十、2017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7年度共青团武汉市委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54万元,比2016年增加113万元,增长80.14 %。主要原因是补交机关职工201410月至201711月养老保险。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7年度共青团武汉市委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78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88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189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27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61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0.58%

()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71231日,共青团武汉市委共有车辆6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4辆,其他用车2辆,其他用车主要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委员会团校2辆公务用车车辆运行状况差,已无法提供公务使用,预计在2018年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

 

 

第四部分  2017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1、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通过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召开武汉各界青年代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交流座谈会,组织开展主题学习实践活动200余场,全市8377个基层团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团日活动覆盖率达100%

2广泛开展主题宣讲。组建青年宣讲队、“新青年下乡”宣讲队,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典型等组成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各基层单位,通过培训班、学习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和解读

3、深入推进全媒体宣传。开设“学习十九大知识竞赛”新媒体学习专栏,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广大武汉青年在网上响亮发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青年好声音”。

二、把牢正确方向,持续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举办“青春喜迎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5300余场,累计58万人次参与,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00后中学生骨干训练营活动,培训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3200余名。

2、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五四、六一、建军90周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分层分类开展和各种教育实践活动3300余场持续打造“武汉青年讲堂”“青春武汉国学萃”“中华经典诵读”等品牌。组织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  红色引擎共奋进”青年文化活动

3、着力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和追究机制,每半年向市委和上级团组织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1次,制发《全市共青团舆情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现代少年报》、“青春系”微博微信等团属媒体等意识形态管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4、深化青少年典型引领。深入挖掘青少年身边的典型,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成功选树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二部团总支等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5个,武汉市急救中心调度员刘清等省级先进集体和个人26个,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青年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三、创新引导方式,着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1、优化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按照市委“网上群众工作部”部署,完成“武汉青年之声”平台升级,开设心理、创业、维权等6大板块,组建服务联盟专家,实现“青年之声”与“城市留言板”全面融合、互联互通,真正用网络走群众路线。全新改版武汉共青团网站,持续加强“青春武汉”微博微信等“青春系”新媒体平台建设, “青春武汉”在全国共青团地市级微信中最高排名第一。

2壮大青年“网军”队伍。围绕青微工程,组建市级青年核心网络评论员312名。进一步加强青年网络骨干队伍培养,举办网络舆论引导培训班13期,培训1.2万余名网宣骨干,网络拉练和实战演练26次,全面提升全市共青团网军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3、注重青年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推广。围绕“武汉青年好声音”网络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新媒体思想文化活动项目竞赛,探索微视频、H5新媒体文化产品60余部,实现网络舆论引导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的全面转变。

4、深化网络舆论斗争工作。着力做好建网用网占网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在江汉大学、富士康等单位设立青年舆情监测点12个,建24小时网络舆情值班制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社会热点,组织开展阳光跟帖集中发声活动19撰写网评文章31篇,引导团员青年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

四、创新创业创优,带领青年在“三化”大武汉进程中建功立业

1、高标准推进“新青年下乡”活动。创新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建立结对制度,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共建教育平台,形成“集中活动+常态服务”模式,推动“新青年下乡”活动由进农村向进社区、进企业延伸。全年107个班级的12760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入户6638家、进企业20余家,开展精准扶贫、农村生态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活动1437场,长江日报开辟专栏刊登“下乡日记”100余篇。

2动员青年创新创优。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等团属青年组织作用,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工作,组织开展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导师带徒活动,累计开展青工技能文化培训28071人次,动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十三五”。

3、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建设青年众创空间17个,组织“创业链·青年圈”创业活动60场、创业训练营4,培训创业青年2058人次,募集创业资金828万元,扶持青年创业项目208个。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10场,帮助600名青年实现就业。深入开展“青春惠农”行动,培训农村青年1500余人,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实践。

4、带领青年参与城市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培训、青少年暑期安全行等活动。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辅导报告会、姻缘会等青年文化活动1600余场。持续推动“全团入志”工作,完善全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库和“志愿时”认证机制,广泛开展“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关爱农民工子女、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东湖绿道、春运保畅等志愿服务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135.98万小时。

5、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和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寻访联系青年社会组织521家,开展青年社会组织“益领袖”活动12期,真正形成“伙伴式互动、引导式成长”。持续推进武汉市青年文明号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全市1095家青年文明号与登记在册的1530贫困留守儿童全部结对帮扶。全面参与“四水共治”,协同推进马影河污染治理,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累计植树30余万株,动员青少年积极投身低碳出行、清洁家园等“微公益”活动。

 

序号

重要事项

工作内容及目标

完成情况

1

团结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广泛开展主题宣讲,深入推进全媒体宣传。

组织开展“践行新思想  拥抱新时代”主题学习实践活动200余场,全市8377个基层团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团日活动覆盖率达100%组建青年宣讲队、“新青年下乡”宣讲队,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典型等组成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通过新闻综述、典型宣传、微博话题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武汉青年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奋发有为的青春风貌。 

2

持续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建设,深化青少年典型引领。

举办主题教育活动5300余场,累计58万人次参与,持续打造“武汉青年讲堂”“青春武汉国学萃”“中华经典诵读”等品牌,选树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5个,武汉市急救中心调度员刘清等省级先进集体和个人26个,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青年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3

 着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优化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壮大青年“网军”队伍,注重青年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推广,深化网络舆论斗争工作。

  “武汉青年之声”接受咨询、求助和问题反映44293条,回复46986条,全新改版武汉共青团网站, 青春武汉在全国共青团地市级微信中最高排名第一。组建市级青年核心网络评论员312名,举办网络舆论引导培训班13期,培训1.2万余名网宣骨干,探索推出微视频、H5等新媒体文化产品60余部。在江汉大学、富士康等单位设立青年舆情监测点12个,建立24小时网络舆情值班制度,撰写网评文章31篇。

4

 带领青年在“三化”大武汉进程中建功立业

 高标准推进“新青年下乡”活动,动员青年创新创优,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带领青年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新青年下乡”活动全年107个班级的12760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入户6638家、进企业20余家,开展活动1437场,命名表彰“青年文明号”106个。组织开展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青工技能文化培训28071人次,建设青年众创空间17个,组织“创业链·青年圈”创业活动60场、创业训练营4期,培训创业青年2058人次,募集创业资金828万元,扶持青年创业项目208个,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10场,深入开展“青春惠农”行动,培训农村青年1500余人,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辅导报告会、姻缘会等青年文化活动1600余场,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135.98万小时,寻访联系青年社会组织521家,开展青年社会组织“益领袖”活动12期,组织全市青年文明号与贫困留守儿童全部结对帮扶。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到项级)

1.一般公共服务()群众团体事务()行政运行():指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2.一般公共服务()群众团体事务()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指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

3.一般公共服务()群众团体事务()事业运行():指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不包括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医务室等附属事业单位。

4. 一般公共服务()群众团体事务()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反映其他用于群众团体事务方面的支出。

5.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小学教育(项):反映各部门举办的小学教育支出。政府各部门对社会中介组织等举办的小学的资助,如各类捐赠、补贴等,也在本科目中反映。

6. 教育支出(类)进修及培训(款)其他进修及培训(项):指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7. 教育支出(类)其他教育支出(款)其他教育支出(项):反映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

8.科学技术支出(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款)其他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项):反应其他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

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款)出版发行(项):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等方面的支出。

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1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1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行政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待遇的医疗经费。

1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待遇的医疗经费。

14.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15. 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提租补贴(项):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向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租金补贴。

()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及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等。

()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

()基本支出:指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指单位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一)“三公”经费:指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费用反映单位公务出国()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十二)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 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委托业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附件:

共青团武汉市委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文件类型: .docx 05eedbc74d2419f2df398f193bdc862b.docx (41.87 KB)